劉同煙,漢族,安徽省潛山縣人。從小學習桑皮紙制作技藝,2008年被確定為省級非遺傳承人,2012年12月被評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他的“專用于桑皮紙傳統生產工藝的焙籠”、“以傳統工藝生產桑皮紙的專用抄紙裝置”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桑皮紙生產始于漢末,又稱漢皮紙,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拉力強,不褪色、防蟲蛀、無毒性,吸水力強,主要用于書畫裱褙、典籍修復、制傘、包裝和文化工藝等。2008年被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04年,北京故宮曾就修復倦勤齋通景畫,尋找修復襯紙,這種古畫修復的紙張,要求很高,經多方走訪后,在官莊鎮選中了劉同煙生產的桑皮紙,將其確定為了故宮修復襯紙。故宮對紙質的要求極為苛刻:純桑皮,不含任何化學成分,每平方米60克,紙張均勻結實,顏色一致,縱向長拉5000次,橫向長拉5000次……連續4次上繳樣紙均被否定。他從北京回來后反復琢磨嘗試,終于第5次驗收通過。劉同煙將500刀桑皮紙交付給故宮后,從此在圈內打響了知名度。
2008年,潛山“桑皮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劉同煙被評為國家非遺傳承人。劉同煙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藝毫不保留的傳授給每一批學徒,先后培養了省級傳承人兩名、縣級傳承人二十名。
2021年6月11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在官莊鎮壇畈村揭牌。在傳習基地,人們在劉同煙的指導下體驗手工桑皮紙制作。
2021年12月27日,被安徽省總工會授予2021年度“安徽工匠”稱號.
“做人要做一個好人,做紙要做一手好紙,我會將這根接力棒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劉同煙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