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華:貴州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評審專家;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記者:結合貴州非遺保護以及此次《實施意見》的出臺,您認為貴州非遺經歷著怎樣的發展?
朱偉華:我省亮麗的文化名片“多彩貴州”,是在“十一五”前夕的2004年提出的,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基本同步。“多彩貴州”品牌源于貴州文化,貴州文化資源的豐富性是“多彩貴州”的基礎。“多彩貴州”涉及貴州文化的方方面面,包含古地質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陽明文化、長征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國酒文化、茶文化等,而這些文化大多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方式呈現。因此,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成為展示貴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近年來,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有的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這讓我們欣喜并且自信。同時也看到,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整體水平與文化生態良好的資源優勢還不相稱,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目標還有差距……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貴州省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無疑是貴州非遺工作再上臺階的綱領性文件,為我省非遺保護工作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記者:《實施意見》設立了2025年的中期目標和2035年的遠期目標,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和實踐創新點,您可以介紹一下嗎?
朱偉華:《實施意見》共包括3個方面14項具體任務。
第一方面是“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列有完善調查記錄體系、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完善區域性整體保護制度、完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加強理論研究等6項具體任務。
我們發現,在這些任務中,多有符合省情又抓住重點的目標指向。如“完善調查記錄體系”任務中,提出組織開展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調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清單,完善專家參與調查記錄機制,提高調查記錄整體水平;還提出建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綜合數據庫,并依法向社會開放。在“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任務中,提出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傳承人技能藝能,對符合條件者頒發專項能力證書;推動傳統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體系相結合,支持高校畢業生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符合條件的可以認定為代表性傳承人,逐步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青年代表性傳承人隊伍等。在“完善區域性整體保護制度”任務中,提出公布一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村鎮、社區、街區,在有條件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村)重點創建一批“非遺在社區”示范點。在“完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任務中,提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增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體驗中心(所、點),打造一批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于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等。
第二方面是“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提出加強分類保護、融入和服務重大戰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融合發展、促進合理利用,以及加強民族地區、脫貧地區、革命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5項具體任務。
同樣我們也發現,在很多任務下都有突出貴州特色優勢的亮點,例如在“加強分類保護”任務下,提出深入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加強中醫藥傳承保護研究,創建一批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依法取得醫師資格,支持達到國家標準的中藥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融合發展”任務里,提出建設一批主題突出、內涵豐富、項目聚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和集市,培育一批互動性強、體驗感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體驗基地,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的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在“合理利用”任務下,提出加快推進苗繡產業高質量發展,壯大苗繡產業市場主體,研發生產高品質苗繡產品。在“加強民族地區、脫貧地區、革命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任務中,提出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評選一批省級非遺工坊示范點等。
第三方面是“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普及力度”,列出了促進廣泛傳播、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交流合作等3項具體任務。
在這方面,我省已做出了積極嘗試,提出的舉措也很具體到位。例如在“促進傳播”的任務中,提出重點辦好“中國丹寨非遺周”“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敘·非遺”等特色品牌活動,提高活動的傳播效果,擴大品牌效應。在“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任務里,提出鼓勵支持各地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特色中小學傳承基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等等。
記者:《實施意見》的出臺,您認為將會如何影響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朱偉華:我們不難發現這次的《實施意見》是在吃透《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密切結合我省非遺保護工作實際情況下推出的,抓住了我省非遺保護工作的關鍵,既有指導性,又有可操作性。尤為可喜的是,為進一步加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政策保障,《實施意見》不但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法規、強化政策保障、建強人才隊伍等4個方面提出了19條保障措施,還對每一項重點任務和措施都明確了牽頭單位、責任單位等,確保任務落地落實,保障工作的開展和進程的效率。相信在《實施意見》這樣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抓手的綱領性文件指導下,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一定能再上臺階,為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為“多彩貴州”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