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迎來開館五周年之際,舉行新時代博物館傳承弘揚與活化利用學術研討會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開館五周年總結交流會。
本次研討會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館學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自然歷史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指導,浙江自然博物院主辦,安吉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杭州博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潮新聞、網易新聞浙江、搜狐浙江、文博圈、博物館頭條支持。
邀請了來自全國自然博物館代表和部分人文歷史綜合類博物館代表,浙江省、市、縣博物館代表,中國動物學鳥類學分會成員代表,高校代表等專家學者近200人,活動在“讓文物活起來”文博工作指導方針下,通過主旨報告、專題研討等形式,共話思考如何活化利用博物館各項資源,傳承弘揚博物館發展經驗,探索新路徑,實現新發展。
研討會主旨報告由國家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主持。
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主席、上海大學教授安來順作主旨報告《當博物館遇到現代科技的時候》思考現代科技為博物館帶來的更多可能性,博物館需要積極又審慎的態度,關注技術與文化、效率與倫理等過去并不突出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作主旨報告《科技場館如何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做貢獻》,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指出隨著我國科技人才隊伍的壯大,基礎性原創問題愈發凸顯,提出科技場館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做貢獻,要在“特、快、活、連、創”等多樣化辦館方向上下功夫。
浙江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浙江自然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嚴洪明作主旨報告《自然博物館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功用》思考自然類博物館如何定位自身,在新時代下如何做好自然科學的普及工作、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研討會另設三個平行主題,平行主題一“浙江文博強省建設,強什么?怎么強”。在202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文博強省”的目標下,本主題下匯聚全省文博界同行,共同探討如何將這一目標落地落實。
由杭州博物館館長王英翔召集,浙江省博物館學會各成員單位館長、代表參加。
中國水利博物館館長陳永明、溫州博物館館長董姝及新昌博物館館長張斯鴻分別從博物館國際傳播、跨界協同創新以及基層博物館展陳工作的破局進行主題報告,省內各市、縣博物館代表就“加強文物研究、拓展展陳手段”等方面的創新做法及“提升公共服務、促進文旅融合”先進經驗和下步計劃等內容進行沙龍交流。
平行主題二“‘讓標本活起來’自然專題研討”。對自然類博物館而言,標本即如同文物,本主題邀請全國自然類博物館館長、從業人員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讓標本活起來”,助推全國自然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由河南自然博物館館長徐莉召集,邀請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高碧春、陜西自然博物館館長朱偉、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館長黃明、廣西自然博物館館長莫運明分別從館校合作、標本活化利用、自然博物館收費的利與弊及博物館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交流分享。
平行主題三“中國鳥類學史料收藏與活化利用”。2023年是浙江自然博物院與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合作共建“中國鳥類學史料中心”十周年,在今年換屆之際,新一屆工作班子與鳥類學專家一起交流,希冀進一步推動鳥類學學術研究、收藏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
由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正旺為召集人。作為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的張正旺首先分享“中國?類學發展的?個重要事件”,梳理中國鳥類學發展歷程。
隨后邀請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常務委員、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錢法文,浙江自然博物院鳥類研究人員王思宇分享鳥類學史料的收集思路,史料價值的挖掘和應用等。
研討會尾聲由三大主題召集人分別匯報研討成果,并由上海科技大學創意與藝術學院執行院長、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原館長胡江進行學術總結。
28日,還舉行安吉館開館五周年總結交流會及博物館之夜文藝匯演。通過原創情景劇《探秘博物館—安吉館的平凡故事》,視頻回顧等總結安吉館五年發展歷程。同時舉行頒獎儀式,為安吉館建設貢獻者、安吉館優秀志愿者個人和團隊志愿者代表頒發獎狀,授予榮譽,以此感謝社會各界五年來對安吉館的關心支持。
此外活動現場舉行了藏品捐贈儀式,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精微藝術研究會會長李浩向浙江自然博物院捐贈其雕刻作品共計18件。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開館五年來,在各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凝心聚力、持續發力,積極對標“中國特色國際一流博物館”建設目標,努力拓展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有效發揮公共文化服務作用。
開館至今共計接待游客465余萬人次,開展各類科普活動3800余場次,觀眾滿意率達96.5%。
安吉館基本陳列獲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建筑工程獲“魯班獎”,研學項目獲2019年首屆“科普研學十佳品牌”等10余個獎項,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級4A級景區。
下一階段,浙江自然博物院將繼續拓寬專業領域和學術視野,向著世界一流自然博物館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