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龍年說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不同時代、不同形態的中華龍,附身于各式各樣的精美歷史文物。它們或威嚴剛勁,或飄逸灑脫,或華美富麗,被熔鑄于青銅之身,定格于陶瓷之中,雕琢于玉器之上,潑墨于書畫之間,歷經千百年滄桑,與當下的你我相見,訴說著根植于民族記憶中的龍文化。
01、課程概況
作為“龍的傳人”,您希望更深入、更系統地了解文物里的中華龍嗎?
“尋龍博物——文物里的中華龍鑒賞”線上培訓課程,報名正式開啟。本次培訓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紅山文化玉龍、商代“子龍”青銅鼎、唐代盤龍銅鏡、元青花云龍紋玉壺春瓶、宋及清代《九歌圖》等館藏文物,引導學員探尋中華龍的形象演變,知時代特色、悟精神內涵,與文物里的中華龍一起,辭舊歲、迎新春!
02、課程簡介
飛龍在天——中國銅鏡史上
龍紋形象的三次轉變
時間:2024年1月22日19:30
主講人:霍宏偉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副院長、研究館員
龍紋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動物紋飾之一。根據目前考古發掘資料來看,龍紋出現于銅鏡背面始見于春秋,衰于清代。在歷經2000余年的歲月中,銅鏡上的龍紋有三次轉折:一是戰國晚期至西漢,二是隋末唐初至盛唐,三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每個時期呈現出不同特點。
龍紋因與帝王密切相關,作為其象征符號,有著非同尋常的政治含義。在“飛龍在天——中國銅鏡史上龍紋形象的三次轉變”課程中,主講人霍宏偉將梳理中國銅鏡史上的龍紋形象,與大家一起發掘其背后的文化含義。
大元氣象——元代瓷器上的龍紋
時間:2024年1月23日19:30
主講人:胡朝輝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征集與鑒定部研究館員
元朝在瓷器藝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278年,元朝政府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磁局從事皇家用瓷的生產,并對龍紋的使用加以限制,五爪龍紋成為帝王專用圖案,沿襲至明清兩代。同時,承接宮廷瓷器生產任務的龍泉窯和磁州窯也生產龍紋瓷器,品種眾多。
元代瓷器龍紋來源于南宋繪畫,根據其造型可分為升龍、降龍、行龍三種。在“大元氣象——元代瓷器上的龍紋”課程中,主講人胡朝輝將同大家一道賞析元代瓷器上的龍紋,感受別樣的大元氣象。
中華玉龍——中國古代玉雕龍賞析
時間:2024年1月24日19:30
主講人:杜衛民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副研究館員
以龍的形象作為主題紋飾的玉器,歷時長久,工藝精巧,形制繁復,構圖多變,寄寓豐富,可堪稱中華龍文化的重要載體。
從6000年前的紅山文化玉豬龍和C形龍開始,古玉器中的玉雕龍有一個從簡樸到繁麗,從宗教化向藝術化,從隨意性向規范化發展并蔚為多元的發展過程。在“中華玉龍——中國古代玉雕龍賞析”課程中,主講人杜衛民將與大家一起探尋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玉龍形象演變的進程,挖掘并闡釋其蘊含的精神文化、審美意趣和風俗好尚。
畫里乾坤
——宋元以來畫龍的圖式嬗變與演進
時間:2024年1月25日19:30
主講人:朱萬章
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
古代繪畫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
在宋元時期,以陳容、張羽材等人為代表的、以“龍”為中心的畫龍圖和以李公麟、馬遠等人為代表的、以“人(神)”為中心的畫龍圖并駕齊驅,成為并行不悖的兩種畫龍模式。前者是對“神”與“威權”的崇拜與敬畏,后者則是人定勝天理念的流露。
在畫龍圖這樣一種作為小眾畫科流變與演進的歷程中,既可看到宋元時期審美趣好的嬗變與畫史的發展,亦可見觀念的接受與緩慢遞進。到了明清時期,其圖式嬗變與演進大抵沿襲了宋元模式。在“畫里乾坤——宋元以來畫龍的圖式嬗變與演進”課程中,主講人朱萬章將以各大博物館傳世的畫龍作品為例,講述畫龍圖的演變與審美變遷。
龍受嘉福——中華龍文化歷史嬗變
時間:2024年1月26日19:30
主講人:諸葛英良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副研究館員、策展人
中華龍文化源遠流長、亙古不衰,源于其頑強的生命力,更在于其承載的厚重的文化價值可以滿足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現實需求。
中華龍文化的歷史起源與演變歷程是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重要文化鏡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價值邏輯與民族精神的核心體現。在“龍受嘉福——中華龍文化歷史嬗變”課程中,主講人諸葛英良將以國家博物館甲辰新春展為切入點,借助先秦至明清時期豐富的“龍”文物和民間美術作品,講述龍文化的表現形式與精神內涵的變遷,剖析“龍”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龍澤涌瑞
——國博館藏甲骨金文中的龍字書法探源
時間:2024年1月27日19:30
主講人:晏小飛
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共關系部副主任
國博雅集負責人、副研究館員
蒼龍配屬東宮,所轄七宿依次為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諸星依次連綴,即成“龍”字,商周甲骨金文中龍字皆源于此,可謂天昭龍章。作為四神之一的龍兼具天文與人文雙重屬性,在遠古先民祭祀和生產中多次出現,在中國悠久的文明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龍”字中蘊涵文字之學,更具藝術之美,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隸、草、行、楷等字體的字形演變,亦如龍之“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國博館藏甲骨金文字中,龍藏虎臥,皆呈祥瑞。在“龍澤涌瑞——國博館藏甲骨金文中的龍字書法探源”課程中,主講人晏小飛將在解讀文物的基礎上,從甲骨金文造字起源出發,帶領大家感悟“龍”字的藝術之美。
03、培訓報名
【適宜人群】
全國文博行業從業人員
及廣大文博愛好者
【報名時間】
2024年1月10日至27日
【授課時間】
2024年1月22日至27日
每天19:30開講
【授課方式】
線上直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