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2024媒體迎新見面”會上,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季曉芬分享了國絲館2024年度的重磅展覽與活動。不僅包含中國傳統絲綢文化的內容,還體現了國際時尚和藝術的交流與合作,學術與傳播并重。
另外,春節期間,國絲館還將把展覽和社教活動搬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2024“絲綢之路周”主賓國設在法國,陜西省作為主賓省,并將推出“絲綢之路上的長安”主題特展和系列重磅活動。
八大展覽
動感風華:
中國運動時尚1990S-2020S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2024年3月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介紹:展覽匯聚了自1990年北京亞運會至今30多年來國內舉辦歷屆運動賽事服裝和運動時尚展品,從時尚體系、科技含量、傳統文化和大賽國服等多視角,生動展現了中國運動服飾的時代變革與時尚蛻變。
歲末年終,中國絲綢博物館一年一度的時尚特展又如約而至。這次展覽與之前國絲館的時尚年度展有所不同,將年度回顧的視線聚焦于2023杭州第19屆亞運會。并以此為切入點,回顧、紀錄、梳理中國運動時尚發展歷程,展現1990年北京亞運會以來,歷屆運動賽事為中國社會面貌、大眾生活方式帶來的時尚變革,以及中國運動時尚產業發展。
展覽分為四個單元,“追風——奮進時代的大眾記憶”;“助跑——科技賦能運動的賽場戰衣”;“潮起——中國文化的青春洋溢”;“盛放——體育盛會中的國服風采”。從時尚體系、科技含量、傳統文化和大賽國服等不同視角,展現30多年來中國運動服飾昂揚向上、異彩紛呈的時尚圖景。
充滿年代感的梅花牌運動服、飛躍牌小白鞋、“番茄炒蛋”配色的運動套裝,以及喚起童年記憶的1990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
展覽第一部分用幾件標志性展品,讓觀眾進入了濃濃的懷舊氛圍中。從這一年開始,中國人對于體育的熱情被點燃,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與中國人奮發進取的時代精神相契合——追風,不僅僅是追求奔跑的速度,也是追趕世界的腳步。
第二部分展品集中展現了科技對專業運動服飾的賦能,尤其是國產運動品牌在專業運動服飾領域從無到有,從模仿到超越到發展歷程。從被譽為悉尼奧運會“最佳領獎裝備”的李寧“蝴蝶鞋”,到融合了智能仿真模擬和空氣動力設計模塊、創造了4.58s的奧運賽道最快出發記錄的安踏鋼架雪車鞋;從1984年奧運會中國運動員所穿著的梅花運動服,到采用空氣湍流控制、邊界滑移技術、高彈減阻面料和表面導流結構等多項減阻技術,助力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的世界最輕最透氣的短道速滑服……,運動服飾見證了中國競技體育水平的飛速發展,也濃縮了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科技創新之路。
第三部分展品,勾勒了2018年以來中國運動時尚領域“國潮”現象的大致脈絡。從2018年李寧登陸紐約時裝周發布“悟道”系列開始,2019年巴黎時裝周致敬北京亞運系列,2019紐約時裝周以中國水墨畫為靈感的“行”系列,這三個系列,被譽為打開李寧國潮的三道門。此后安踏、361、特步等本土運動品牌不斷在運動國潮上發力,與敦煌、少林寺等中國傳統文化IP進行跨界聯名,把中國底蘊注入到現代運動潮流文化中,并賦予其頗具韻味的中國氣質,體現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和認同。
第四部分為“盛放:體育盛會中的國服風采”,這部分展品是整個展覽最為精華的部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令人驚艷的“水天碧”長裙,是這一單元的重量級展品。“江南千里水天碧,晴波萬頃瑩如洗”,長5米多、重超50公斤的“水天碧”長裙是開幕式“國風雅韻”篇的點睛之筆,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楚艷教授稱,“水天碧”長裙是她對江南色彩美學和宋韻意象的一個集中表達。長裙主色取自宋畫山水中的青碧色,以漸變的暈染形成溫潤如玉、青綠交輝的色彩,配以大地黃色。裙體長長的拖尾順勢逶迤而下,流暢的線條恰似錢塘江潮水的波浪和層巒疊嶂的起伏。上衣采取交領右衽的結構,繡有水紋的流暢線條,收腰、束身、開領既具有中式內斂韻味,又能展現體態的優雅柔美。腰間梅枝順勢而上,點綴繡片手作梅花,下裙由數條錯落的青碧黃色山型布片,在裙身上組合成層層疊疊的山水畫面。裙體還點綴有3D打印工藝制作的亭臺樓閣和樹木紋樣,將杭州的山水草木、亭臺樓閣巧蘊其中,形成層疊立體的宋韻山水絕美意象。
此外,這一單元還展出了2008北京奧運會、2010廣州亞運會、2022北京冬奧回、2023成都大運會以及杭州第19屆亞運會等多個國內相關大型體育賽事的中國國家代表隊服飾、工作人員制服、志愿者和禮儀服飾等,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的國家形象、地域文化和賽事特色在國服中的呈現。
杭州第19屆亞運會既是體育盛會,也是人文盛會。亞運會留下的資源不僅體現在場館、道路等硬件設施,更體現在精神文化的軟性財富。亞運中的良渚文化元素、宋韻元素、亞運吉祥物,以及貫穿亞運會全程的鮮活的靈魂,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民族亙古流傳的文化價值觀和審美精神,將成為當代浙江重要的精神文化財富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本次運動時尚展,以運動服飾和賽事制服的收藏、展示、研究等工作,嘗試留存亞運記憶、管好用好亞運遺產,用服飾向世界講述杭州故事、展示中國風采。
中國絲綢博物館作為海內外極具影響力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構建了以“全鏈條、研究型、國際化、時尚范”為特色的專題博物館發展之路。而時尚就是穿在人們身上的歷史,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社會心理、審美趨勢、國家意志等價值取向。從2011年開始,中國絲綢博物館秉持“為明天收藏今天”理念,不斷地梳理紀錄、整理研究、豐富館藏,持續每年舉辦時尚回顧展,初步收藏當代中國時裝藝術精品和紡織面料創新產品5000余件。經過這樣10多年的持續耕耘中國時尚,年度時尚回顧展逐漸演變為“時尚+”的專題策展模式,而今年“時尚+運動”的展覽主題也是藉由杭州舉辦的第19屆亞洲運動會,通過對“運動與時尚”這一主題的共同探討,推動運動時尚相關的學術研究;中國絲綢博物館會持續致力于構建博物館、時尚產業、教育界、學術界等交流、互鑒和合作的平臺。
絲路綺粲
——超越歷史和物質的絲綢藝術
展覽時間:2024年1月下旬-2024年3月
展覽地點:蕭山國際機場T4航站樓出發層
展覽介紹:這個春節,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共同主辦的“絲路綺粲——超越歷史和物質的絲綢藝術”展覽,同時將開展紅包拓印、新春送福等活動。
孔府舊藏禮樂服飾文物特展(暫名)
展覽時間:2024年3月6日至2024年6月10日
展覽場地: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內容:“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服飾是華夏文明的具象載體,禮樂文明更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的主要表現形式。本次展覽將以孔子博物館舊藏衍圣公家族禮器、服飾、畫像等為主要展品,展現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禮樂服飾文明體系,闡釋中華禮樂文明的當代價值與時代精神。
桐鄉濮院楊家橋明墓出土服飾修復成果展
展覽時間:2024年3月至6月
展覽地點: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
展覽內容:2002年11月,桐鄉楊家橋地區一工地發現一座墓葬,根據墓葬的形制確定是一座明墓。墓中葬有一人,據考,墓主為曾任河南按察使僉事的楊青,卒于天順初年。雖尸骨已基本腐爛,但其所穿的服飾及覆蓋包裹尸體的被子、棉布等保存尚好。墓主里外共穿了9層衣服,衣服的質地有緞、絹、綺、縐等較為復雜的組織品種等,其頭上戴著做工精細的網巾和烏紗帽,身著四合如意云紋緞獬豸補圓領袍,是明代典型的官員常服款式。這批絲織品已十分糟朽殘破,桐鄉市博物館交由中國絲綢博館進行保護修復。歷時數年,國絲修復師用一雙雙巧手將文物按照其原貌重新整理縫合,再現歷史。
九天閶闔
絲綢之路上的長安
展覽時間:2024年5月-2024年10月上旬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介紹:2024年是“絲綢之路:長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網”跨國申遺成功十周年,西安地處絲綢之路的起點,扮演著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要角色。中國絲綢博物館擬邀請陜西省文博機構共同舉辦“九天閶闔一絲綢之路上的長安(暫名)”展覽,分設世界之都、信仰之都、商貿之都、時尚之都四單元多維展現長安這座當時世界最大都城的風范,創新設立唐代長安與浙江版塊,體現浙江與長安之間的水陸交通線已成為唐代以來中國溝通南北最為重要的生命線,印證浙江作為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起止點的關鍵地位。本展覽旨在呈現唐代長安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及其對絲綢之路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展現唐代絲綢之路的宏闊歷史及浙江與唐代絲綢之路的關聯。
從新中國到新時代:
中國傳統婚嫁服飾的時尚變遷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時間:2024年10月中旬
展覽內容:婚嫁服飾是婚禮儀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婚嫁服飾呈現出各具特色。2024年度時尚展覽將延續國絲“時尚+”專題策展思路,以婚嫁服飾為切口,回顧梳理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前后、21時期以來中國傳統婚嫁服飾的時尚變遷,展現不同時代背景下中國婚俗禮儀與社會風尚潮流,探索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婚嫁服飾領域的傳承創新與多元發展,弘揚中華婚嫁文化的魅力。
流行·先鋒
——20世紀西方波普藝術服飾
展覽時間:2024年11月-2025年2月
展覽地點:修復展示館
展覽內容:波普藝術,在20世紀中葉發展到鼎盛。追求一種輕松愉快、大眾流行的藝術氛圍,也被稱為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波普藝術風格的服飾,圖案鮮明,用色大膽張揚、色彩對比強烈,符合年輕人追求創新,表達自我的需求。此次展覽對館藏西方時裝中的波普藝術風格服飾進行梳理,同時結合20世紀相關聯的歐普藝術、搖滾風格時裝等。通過展現西方波普藝術服飾的風采,解讀其對后世流行時尚的影響。
新猷資料館系列展
1、撲面而來——晚清民國刺繡粉撲展(2024年3月-6月);
2、“新蠶織圖”圖片展(2024年6月-9月);
3、生活良伴——20世紀上半葉書刊廣告中的毛巾業(2024年9月-12月);
4、晚清暖耳展(2024年12月-2025年3月)
三大活動
國絲漢服節:古韻今風(4月20-21日)
2024國絲漢服節聚焦于漢服的現代化與時尚化,共同探討當下不同人群,不同情境下漢服的適配度。此次漢服節將展現漢服在形制不變之下,萬千搭配造就的精彩設計。
此外,2024國絲漢服節·雙城記將前往北美洲格林納達,為當地民眾帶去中國服飾的美。
2024絲綢之路周
2024年國絲館將舉辦第五屆“絲綢之路周”,本次絲路周國絲館將聯動國內外知名的文博機構共同參與,精心策劃主題展覽、學術活動、直播互動等形式,通過線下線上聯動的方式,弘揚絲綢文化、傳播絲路精神。
2024年將由陜西省和法國分別作為主賓省和主賓國。
2024時尚盛典
為更好助力中國時尚話語權建設,提升國絲時尚影響力,打造一批反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當代時尚藝術精品展覽和時尚精品活動.國絲計劃于2024年9月推出“時尚盛典”為主題形象時尚藝術節活動,主要內容涵蓋以“時尚+婚嫁”為主題的專題展覽、學術論壇、新品發布等系列活動。
六大社教系列活動
“絲路之夜”系列活動
3月至11月,中國絲綢博物館會在錦繡廊、時裝館在舉辦“絲路之夜”主題系列活動,以絲路沿線國家、地區、城市、遺產地等為主題,打造以展覽、講座、音樂、歌舞、美食等元素融合的跨文化文化交流活動,吸引民眾在夜間走進博物館,體驗絲路文化,傳播絲路精神。2024年,國絲將繼續配合重大展覽、重要活動開展“絲路之夜”活動。
經綸講堂
經綸講堂為國絲社教品牌之一,于2018年起啟動。國絲邀請國內外專家作客經綸講堂,為普通觀眾、博物館同行、專業技術人員等帶來各類主題系列講座,常配合重要展覽與大型活動舉辦,是輔助展覽等的重要社教形式。
蠶鄉月令
“蠶鄉月令”教育項目旨在以中國傳統節令文化為切入點,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蠶桑生產與民俗文化為核心內容,向少年兒童普及非遺知識。從四月清明到六月端午,陸續推出春季領養蠶寶寶、進校園科普講座、蠶鄉研學之旅、送蠶寶寶回家等系列活動。
絲路文化進校園
中國絲綢博物館致力于傳播絲綢與絲路文化,目前與22所學校簽署館校共建協議,協助學校打造校園博物館、校園文化節等,積極開展課程進校園、活動進校園、展覽進校園等館校合作。
女紅傳習館
1月-2月迎新春主題活動,新春送福、印紅包、祈福等
3月-4月漢服節特別活動,古代時尚衣櫥
5月蠶桑月令主題活動,518博物館日特別活動
6月7月8月絲綢之路周絲路上的長安系列工坊
9月-10月中秋國慶主題活動
11月-12月年度時尚展系列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