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走進考古發現的龍的世界,聆聽出土文物里龍的故事,做龍的傳人,山西考古博物館,推出龍年第一展見龍在田——山西出土龍文物展。
開展時間
2024年2月2日
指導單位
山西省文物局
主辦單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ㄉ轿骺脊挪┪镳^)
協辦單位
山西博物院
展覽地點
山西考古博物館三進院東展廳(太原文廟)
前言
龍是什么?
龍是文明初開先民敬奉的圖騰,是紋飾金玉溝通天地的神靈,是守定星空東方七宿的標志,是護佑百姓風調雨順的瑞獸,也是巍巍皇家以顯高貴的象征。
龍是什么?
龍是昂然進取從無畏懼的英勇,是飛天潛淵無所不能的力量,是守中蓄力磨礪精進的智慧,是兼收并采集合萬象的包容,更是綿延千年從未中斷的傳承。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我們一起走進考古發現的龍的世界,聆聽文物里龍的故事,感受“龍的子孫”的血脈淵源。
第一單元龍變有方
龍的形成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考古發現史前時期就已經有龍形態的圖案出現;商周時,龍紋經歷了從具象到抽象過程,形態和紋樣逐漸趨于統一,并大量應用于青銅、玉器裝飾中;秦漢時,龍形基本定型,形式上達到了新的高度,成為后世龍紋圖案變化的范本。
第二單元執龍為禮
以禮為代表的文化,表現在兩周時期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時期出現大量以龍紋裝飾的玉禮器和青銅禮器,這些精美的紋飾既以其藝術性發揮了裝飾的作用,也憑借龍的神性特征,更加凸顯出器物“禮”的神圣屬性。
第三單元星肖神獸
漢代以降,龍的內涵日益豐富。一方面隨著神靈崇拜系統的成熟和完善,龍成為神仙體系的一員;另一方面隨著原始宗教思想的消退,龍開始被漸漸寄予社會化人格,并逐漸成為皇帝象征和皇家標識;同時,借助神獸形象,龍紋也走進世俗,成為民眾祈福納吉的寄托。
經過大量的考古發現,我們得以明晰歷史上龍的形象變遷脈絡??梢钥吹?,中國人塑造龍過程,是不斷注入自己對世界新的認識,又時常從中獲取新的精神力量的過程。龍的形象就是在融匯傳統之形和時代之魂中逐漸豐富起來的,這或許是龍能夠歷經數千年傳承至今,最終成為凝聚民族力量元素的原因。我們能夠通過考古成果回顧龍的歷史,感受龍對于中華民族的獨特意義和價值,更加凸顯出考古學在展現中華文明風采、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