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春日里的烏鎮,宛如一首未完的詩,楊柳依依、桃花嫣然,每一磚一瓦、一橋一船都似乎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當春光恰好灑滿古鎮的石板路,繁花似錦與流水人家相映成趣,與春日烏鎮來場“約會”。春游烏鎮,遇上“好好生活節”,可要好好體會一番春日江南的魅力。
4月1日,烏鎮將開啟為期兩個月的“好好生活節”第二季,小烏帶你一起“搶鮮”邂逅“非遺里的烏鎮”!
對于烏鎮人而言,春日的故事里有著重要的一個篇章,那便是——烏鎮香市。茅盾先生曾在《香市》中提到,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面上就是農民的“狂歡節”。“香市”是烏鎮人老底子的傳統,是江南一帶的傳統盛會。顧名思義,所謂“香市”,其實最開始是服務于“香客”的儀式。
但烏鎮香市不僅僅是服務于“香客”的儀式,更是烏鎮蠶桑文化的縮影。烏鎮擁有數千年的栽桑養蠶的歷史,古時農事靠天,養蠶也不例外。
清明時節,地里的蔬果剛剛冒出頭,恰逢農閑之時,再加上谷雨之后,便是養蠶的農忙時間,于是蠶農們為求神靈庇護,形成了很多蠶鄉習俗,舉辦蠶花會便是其中之一,從古時便流傳至今。
蠶,烏鎮民間也叫“天蟲”,寓意是上天的恩賜。古時候,養蠶幾乎是江南百姓唯一的收入,所以人們把蠶看做是上天的恩賜,因此也有了“蠶仙”的說法。在烏鎮,我們稱其“蠶花仙子”。
從明代開始,烏鎮香市期間的“蠶仙巡游”,就是不可缺失的一個環節。當地推選出年輕姑娘,扮成蠶仙的模樣,仙子身后蠶娘相擁,侍女為伴,身前宏鑼開道,鼓樂喧天,巡游于鄉鎮村坊,為天下蠶農普降恩惠。
4月1日,烏鎮好好生活節啟幕,在這一天將舉辦蠶花會開幕式。屆時,蠶花仙子會在西市河巡游。烏鎮各地的蠶農也可來到西柵景區的蠶圣亭,開啟堂門、點燃燭火、敬獻香火,為蠶花仙子清理佛壇、凈面潔身,并誦讀《祭蠶神詞》,祈愿風調雨順,蠶繭豐收。
在煙雨蒙蒙、古韻悠長的江南水鄉,漫步于石板小徑,你會被一陣陣熱烈歡快的喝彩聲所吸引。循聲而去,一場場精彩絕倫的雜耍游藝正輪番上演。打花棍揮灑自如,木磚倒立挑戰平衡極限,頂花壇輕盈靈動,高臺晃管驚險刺激,共同編織出一場視覺和文化的華麗交響。
西市河中的踏白船競渡尤為引人注目,船只如龍似箭,仿佛蛟龍出水,展現水鄉人家對生活的熱愛與對自然的敬畏,鼓聲擂動,槳影翻飛,猶如一首熱烈激昂的贊歌,寄予著人們對蠶桑豐收的深深期盼。
在東柵景區,非遺的魅力盡顯。技藝人赤手空拳沿毛竹爬到上部,于數十丈的竹桿上面表演金猴望月、鷂子翻身、倒掛金鉤等動作。遠遠看起來就像蠶寶寶上山一樣,這便是高桿船,俗稱“蠶花船”,承載著烏鎮人希望蠶繭豐收的美好愿望。
還有東柵商鋪區的拳船,水上的捉對廝殺,岸上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據悉,“船”和“蠶”在烏鎮當地的土話中是諧音的,所以拳船表演,也是為了慶祝蠶鄉豐收。
賞民間雜耍,聽戲文演繹。水面上,搖一艘小船,蕩波而去,碧水蜿蜒,小橋映影,櫓聲欸乃中花鼓戲的戲幕徐徐展開,戲臺上演繹的故事,倒影在水中更添朦朧,柔聲婉轉的軟語縈繞耳際。恍惚間,仿佛沉入了一個千年不醒的水鄉戲夢。
皮影戲也是烏鎮傳統民俗的生動寫照,時代舊憶,盡在其中。“雙手對舞千古事,一簾燈影藏春秋”,光影之下,一幕之隔,一出出好戲輪番登場!
此次好好生活節,烏鎮還將攜手網易經典國風《大話西游》系列游戲,將傳統非遺文化與國風概念游戲文化相融合,傾力打造跨界聯名新紀元!烏鎮特色的限時游戲活動、以及限定游戲外觀特效、游戲道具等等帶你置身于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在掌間輕點之間,感受那份獨特的江南韻味與大話情緣。
在線下,也與大話西游一同打造了跨界聯動的文化體驗。屆時根據指引至文化體驗活動起點,即有機會免費在西柵景區內的非遺店鋪——草木本色染坊、烏酒小館、益大絲號、通濟醬粽店等非遺工坊內,玩轉新潮非遺文化網紅拍照打卡,參與游園游戲感受烏鎮非遺的魅力。本次游園將在周末和節假日限時限量開啟。
正值烏鎮香市期間,更是要去益大絲號轉一轉,近距離感受蠶桑文化的人文底蘊。這是一家包括養蠶,種桑,繅絲,制絲,造錦為一體的民間大作坊,也是整個江南蠶桑文化的縮影。
走進益大絲號,烏鎮繅絲的前世今生可以在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工作作坊中一覽無遺——全面展示了從種桑、養蠶、收繭到繅絲、織錦的各道工序。你可以親手在古老的繅絲機上操作繅絲,也可以觀看國寶級的烏錦織造工藝,欣賞精美絕倫的烏錦珍品展示,捎幾件伴手禮帶回家。
“香市中主要的節目無非是吃和玩”,茅盾先生這樣說道。由此,烏鎮好好生活節推出了承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蠶花喜春宴。菜肴則以時令食材為主,巧妙融入了蠶桑元素,打造了一系列寓意豐富的佳肴美饌,和游人共同分享這份屬于江南春天的歡樂與祝福。
暖風晴雨初破凍,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這個春天,來烏鎮找回自己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