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遺傳承和經濟發展的“雙向奔赴”下,總部位于鎮海區莊市街道的三關六碼頭今年一季度迎來了“開門紅”。
成立于2018年的三關六碼頭,是一家經營以非遺為代表的傳統民間特色食品的企業,企業以特色美食、傳統手藝、民俗文化作為品牌發展核心基因,通過對非遺文化美食的創新傳承,讓老味道煥發新風采,創造“新經濟”。
擦亮百年“老字號”品牌
“寧波南貨六大家,大同大有董生陽,方怡和加升陽泰,還有江東怡泰祥。”一句在老一輩人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道出了董生陽在南貨屆的重要地位。“董生陽”品牌是寧式糕點的代表品牌,迄今已有九十余年歷史,然而,近百年前在店鋪現做現賣的傳統制作、銷售模式,已然很難適應當下的日新月異,好在三關六碼頭的收購,讓這一百年“老字號”品牌迎來了新的轉機。
經過一年的潛心鉆研,“董生陽”被收購后的首款產品——黃油酥餅正式出售,創下了上線五天銷量突破五萬包的佳績。“我們在傳承非遺技藝的基礎上,對配方進行了38次調整,既保障食品健康零添加,又延長保質期至90天,方便保存。”企業品牌總監兼聯合創始人張少華介紹。
銷量的背后除了“線上+線下”售賣模式的加持外,企業對味道、口感的現代化創新也功不可沒。“例如小桃酥,過去老一輩吃的口感是比較干硬的,但現在的消費者更偏向于軟糯一點的口感,我們在盡可能保留原有味道的同時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而像芡實糕,我們在推出傳統的桂花、黑米等味道之外,還新增了白桃烏龍這種當下年輕人比較喜歡的味道。”在張少華看來,一味地繼承傳統是一種思想的固化,非遺手藝想要傳承,就必須順應時代、推陳出新。
今年1月,“董生陽糕點”非遺工坊成功入選省級非遺工坊,百年來生生不息的非遺金字招牌再次被擦亮。
挖掘非遺手藝促共富
“我們企業的定位不是‘美食創造者’,而是‘美食發現官’。這些非遺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經歷了時間的打磨,但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傳承,可能是銷售渠道受限、生產環境簡陋,也可能是兒孫認為純手工制作比較辛苦不愿意繼承,我們就四處挖掘這些即將消失的老底子味道,并把其中蘊含的非遺文化發揚至全省乃至全國。”談起企業近年來的“使命”,張少華頗有感觸。
2022年,該企業發起“三關六碼頭萬人手藝人共富計劃”,打造了一套非遺及老字號品牌攜手發展、老字號手藝人與企業傳承互利的新模式。項目從目前三關六碼頭主力銷售產品為中心出發,從各地選拔專業的非遺食品制作人和傳統老字號文化食品手藝人,進行一對一簽約,通過公司的研發中心結合各地食品院校的專業力量,實現重點產品的配方研發。
該計劃發起后,許多非遺配方都已投入標準化生產,讓各地的經典傳統食品實現知識產權化,做到永久保留和傳承。截至目前,項目已有簽約手藝人50人,涉及非遺和老字號品牌58個。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如今三關六碼頭還籌備起了非遺手藝人大賽。“我們想通過這種比賽,讓更多的非遺手藝人參與其中,我們也會和其中的一些優秀人才簽約,讓他們加入‘萬人手藝人計劃’,從而讓非遺手藝得以延續、非遺文化不斷傳承、非遺經濟不斷創造。”張少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