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農民版畫承載了‘文化使者’的使命。”近日,綦江農民版畫院院長劉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地方文化工作者、非遺傳承人、文化單位負責人,十年來,她堅守初心,搭建版畫藝術傳承的橋梁,做非遺版畫文化的“守護者”。
堅守初心十年深耕版畫事業
2014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的劉月選擇到綦江農民版畫院實習,對于剛從專業美術院校畢業的研究生和來自北方女孩來說,無疑需要很大的勇氣。
“一個外地人在綦江沒有家庭沒有朋友,能堅持多久?”面對各種質疑,劉月用實際行動打開了文化事業的大門,并通過努力、創新和情懷深耕文化領域,成績斐然。
“看似很‘孤獨’,實際有更多時間專心研究版畫創作,讓我樂在其中。”劉月說,要找到綦江版畫的獨特藝術性,她深入了解分析綦江本土農民版畫與傳統木版年畫、主流藝術和民間藝術,國內畫鄉之間的差異性,找到了立足點。
十年來,她堅持創作具有原創性和影響力的版畫作品,用刻刀和畫筆從時代變遷、人民群眾生活中提煉主題,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用創新性版畫形式和作品來推動本土文化發展和多樣性,全方位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劉月個人已創作作品60余幅,先后參加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二十一屆、二十二屆、二十四屆全國版畫作品展,還曾獲得“重慶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個人”“以畫說話”美術新青年全國十強等榮譽。
搭建紐帶做非遺版畫的“守護者”
十年來,為積極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劉月積極搭建版畫交流“紐帶”,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遺產,做非遺版畫的“守護者”。
“與傳統木刻版畫不同,綦江農民版畫以一版多色的粉印版畫為主。”劉月帶領美術工作者和美術愛好者積極開展理論、創新、實踐與展示方面研究,積極推動“綦江農民版畫”入選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在培養青年骨干文藝創作團隊和美術人才方面,劉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基層鄉鎮民間藝人群體挖掘、教師群體培養、學生群體普及打造特色推廣培訓項目,年均培訓社會群體、民間藝人、教師群體作者200余人,版畫愛好者和少年兒童作者5000余人,每年創作作品500余幅。
從1985年迄今,綦江農民版畫應邀赴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60多個國家的藝術團體和友好人士專程來綦江考察農民版畫。據介紹,綦江版畫院積極開展“中華文化尋根之旅”“中華文化大樂園”等亮點培訓項目14期,累計培訓俄羅斯、法國、泰國、智利、巴拿馬等15個國家的青少年1674人。
“我將以版畫為切口,發揮傳承人和守護者的作用,秉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推動綦江農民版畫藝術的傳承。”劉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