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業所涉及到的多種業態因其趣味性、綜合性、包容性等特征,被普遍應用于研學活動中,成為研學產品最為廣泛的應用場景,因而產生了研學+旅游產品的組合形式。總的來說,按應用場景研學旅游產品可分為7個類別。
研學+鄉村
鄉村旅游包含的范圍很廣,可以進一步細分到很多不同的研學旅游場景中,如農耕、田野自然教育、農產品科普等,都屬于鄉村旅游研學范疇。而這其中的每一項都可以再細分出多個子研學項目,因此這類研學+鄉村旅游產品具有普適性、廣泛性、易操作等特點,也是基于這些特點,研學+鄉村旅游產品在研學旅游市場上也是較為基礎、客單價較低、產品分布最廣的研學旅游產品。
對于鄉村而言,研學旅游有利于農民就業與增收。農民變身“研學導師”,將研學旅行與勞動教育課程緊密相連,發揮當地農人自身專業技能優勢,聘請“鄉村能人”進入研學旅行團,以“技術顧問”的身份,對學生進行農業勞動、非遺技能培訓指導等工作,拓寬就業渠道,一舉兩得。
研學+紅色旅游
紅色研學產品本身帶有強烈的地域屬性和文化屬性,與鄉村旅游相比客群范圍較小,可延伸空間也較為有限。一直以來在旅游市場不溫不火。但近年來隨著政策的推動和新技術的賦能,紅色旅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紅色研學旅游也逐漸興起。近兩年熱度較高的“沉浸式”紅色研學旅游頻繁出圈,紅色研學旅游也躋身前列。
對于以團體旅游為接待主體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來說,如何維持熱度、吸引更多的散客群體是最為緊要的。這類產品在設計上應充分挖掘文化優勢,因勢利導,多方面開發以文化為主導的配套產品或產業,如特色美食、特色文創等。提高產品的豐富度,用文化提升游客的價值感知,求新思變才是紅色研學旅游產品持續吸引市場的關鍵。
研學+營地教育
在歐美發達國家,營地教育是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發展十分成熟,而研學+營地教育在國內正處于發展期。研學活動與營地教育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戶外環境中學習和探索,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參加野外生存、拓展訓練、露營等活動,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學習生存技能和團隊合作。
目前我國的營地研學教育并未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相關的法律和行業規范還不夠完善,站在投資者角度仍然存在較大的投資風險。所以盡管營地教育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提供的研學產品也足夠豐富,卻仍未形成一定的規模,甚至缺少頭部示范企業。但這也正是營地教育領域的機遇所在:好好打磨自己的研學產品,加強專業性投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將是研學+營地教育類產品的生存之道。
研學+博物館
博物館作為研學旅行的重要場所之一,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創造力。博物館可以提供豐富的展品和教育資源,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和互動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和藝術知識,同時也可以提供實踐性的學習體驗。
目前,國內許多博物館都開展了研學活動,吸引了大量學生和家長的關注。但總的來說,博物館研學在國內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未來,博物館可以進一步拓展研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運用數字化、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增強互動性體驗,提高研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學習體驗。
研學+體育
隨著現代社會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的提高,體育旅游也成為研學旅游的另一大熱門主題。體育旅游可以給學生提供身體鍛煉和團隊合作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的體育文化。研學和體育旅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運動中學習和成長。體育旅游可以包括登山、滑雪、水上運動等活動,讓學生在挑戰自我和鍛煉身體的同時,培養自信和勇氣。
研學+軍事
軍事研學旅游是一種結合軍事教育和旅游觀光的活動。它通過參觀軍事基地、軍事歷史遺跡等場所,了解軍事歷史、軍事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可以體驗軍事訓練、軍事裝備等,增強參與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國防意識。這種活動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參與,尤其是青少年和學生群體。
研學+科技
科技研學旅游是一種結合科技、研學和旅游的新型旅游方式。它通過參觀科技館、實驗室等科技場所,了解科技知識和技術應用,進行科技實踐和體驗,同時結合研學活動,讓學生在旅游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研學+科技旅游的優勢在于可以讓學生了解科技發展和應用,同時也可以提供實踐性的學習體驗。但科技類的研學產品往往技術難度較高,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要求也更高,如何將科技與趣味相結合、既保證研學產品的吸引力、又能將科技融入其中,對學生產生長遠的影響力是這類產品必須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