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和文明是伴生的,人類文明發生之初,“美”便來到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參與指導著人類的創造。審美塑造了社會的面貌,也塑造了一個民族的眼界、心靈和境界。
當下的中國,處于審美的時代,我們渴望重新與本土文明對話,看清楚中國審美的來龍去脈,找到屬于中國人的審美主張。傳統美學的研究,盡管對人類審美進行了持續不斷地艱辛探索,然而對于“美”的本質及其從何而來?“美”的標準是什么?影響審美的因素有哪些?諸多核心問題一直爭論不休,難以達成共識。
01.研修綱要
在中國文明的框架里,考古是探尋審美的最好方式。中華文明的連續性,決定了研究中國審美必須要有文化的眼光,將整個“美的歷程”放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中來考察。北大考古百年歷程中,參與發現和研究了幾乎所有種類的古代美術品,搭建了認識中國古代審美最豐富的新圖景。
舊石器的巖畫,新石器的陶器紋飾,青銅器的造型裝飾藝術,漢代的畫像磚石,唐代的金銀器,宋元明清的陶瓷藝術,以及跨越千年、分布廣泛的古代壁畫……這些考古發現,極大的擴展了我們對“美”的認識,從中我們可以梳理出一以貫之的東方美學,找到屬于我們的審美主張??缭饺f年來觸摸美的現場、思考美的源流、找到美的規律、感受美的秩序,進而培養發現美的眼睛、養成感受美的心靈。
北京大學“美”的考古研修班,立足于考古學對古代人類文明和審美世界的發現,同時引入美學、藝術學、認知科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合作的方式,科學、實證的回答“什么是中國人的審美主張”。通過閱讀文物,找到文物背后隱藏的審美密碼、美學思想;通過中西美學比較,分析、總結中國審美的特點,進而為廣大美學研究者、學習者構建源流清晰、脈絡完整的認知圖譜和方法體系。
這將是一次突破現有學科體系的創新式、沉浸式學習體驗,也將是一次高質量的、成體系的知識交付。除了北大燕園的學者講堂,我們還將走到博物館里,到考古遺址、古建園林中,用腳步丈量、眼觀手觸,與文物經典對話,探尋一脈相承的東方審美主張,提高美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02.課程收獲
從源頭讀懂東方美學,獲取解讀美的密碼;
看懂中國美學的發展史,把握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
收獲欣賞解讀中國古代器物、古代藝術的專業能力;
把博物館變成收獲美的場所,收獲創造美的能量;
收獲理解中國傳統美學的基本結構和方法,完成從入門到精通的蛻變。
03.項目來源
批準單位:北京大學
承辦單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審批編號:北大培訓20240183號
04.招生對象
美學創造者、審美研究者;希望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以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綜合素養的社會在職人士;
中國傳統美學、傳統文化、文物與博物館研究者、愛好者;
文化、藝術、創意、策劃、設計等領域的專業人士;
本科以上學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學習研究能力,限額30人。
05.課程體系
第一章丨何以為美
美在自然
美在意象
美在日常
第二章丨美在發生
人類演化與審美意識的發生
審美發生的腦科學機制
美發生的文化基礎:史前中國的文化基因
第三章丨美的思想歷程
西周文化與人的覺醒
先秦美學思想
兩漢美學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和美學觀念
隋唐宋元美學觀念
明清至近代的中國審美思想
第四章丨早期藝術與審美意象的萌發
史前的彩陶和彩繪陶
史前繪畫與雕塑
古代玉器與玉文化
禮樂中國:青銅藝術的文化意蘊
中國古代經典青銅藝術鑒賞
第五章丨古雅之思
中國古雅審美的形成
玩古:古人如何欣賞遺世之美
博物館中的美學欣賞之道
第六章丨東方之色
中國人的色彩觀念
中國色彩的文化意蘊
色彩觀念背后的思想史
先秦時期色彩運用
魏晉南北朝色彩系統表現
隋唐兩宋色彩系統
水墨:中國色彩的精神意境
第七章丨漢字起源與書法之美
漢字的起源發展和中國文化
文字與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文字、線條與中西繪畫比較
藝術實踐:中國書法之美
第八章丨營建之美
天人合一:中國古建筑的環境意識
技藝合蘊:古典建筑營造中的智慧與文化意蘊
土木共濟:古典建筑營建體系
生生不息:古建筑的秩序觀和中國文化
第九章丨園冶之美
造化與心源:古典園林的美學觀念
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致構成
歷代名園鑒賞
第十章丨造物之美
織物中的美好中國
古代銅鏡藝術
唐人好色:唐代工藝美術中的審美偏好
唐代金銀器造型
宋人制器的趣味與風格
第十一章丨古瓷之光
中國瓷器的閱讀之道
歷代經典名瓷的造型與審美
宮廷收藏瓷器的審美趣味
第十二章丨古代繪畫
中國古代早期繪畫
生命與觀念:古代壁畫藝術
古代文人畫的鑒賞
山水畫中的中國美學精神
第十三章丨信仰的美學世界
古代佛教美術系統
古代道教美術
生死觀:古代墓葬美術
帝陵與貴族墓葬的視覺系統
第十四章丨中西美學之間
文藝復興時期的東西方文藝
西方世界的東方面孔
古代陶瓷貿易與歐洲世界的中國風
禪與中日審美差異
中西方審美意象比較
第十五章丨美的實踐&體驗
何為古雅:古物與審美
再現烏托邦:景與觀的當代實踐
質感、器用與審美:瓷器的審美實踐
美的實踐:中國早期文物鑒賞
生活之美:如何審美的喝一杯茶
第十六章丨研究美的方法:文物美學的閱讀之道
博物館的美學之道
山西青銅藝術探訪
楚文化珍藏賞析
古代墓葬藝術觀摩
古代寺觀壁畫賞析
注:以上為招生介紹,實際執行課表以開課通知為準
06.導師團隊
研修班邀請了考古學、美學、藝術學、認知科學、社會學等領域最權威、最適配的專家聯袂授課。因篇幅有限,不在此對授課導師一一羅列,詳情歡迎來電或微信咨詢。
齊東方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博物館學術顧問、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學術委員
秦大樹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尚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史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
張弛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執行專家組組長,中國考古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沈睿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彭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華美學會副會長
渠敬東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顧春芳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倪潤安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陵墓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魏正中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佛教考古、地中??脊?、絲綢之路考古、美術考古等領域的研究
鄭巖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為芝加哥大學美術史系訪問學者、華盛頓國家美術館高級視覺藝術研究中心客座高級研究員、布魯賽爾自由大學美術史系課程教授、哈佛大學美術與建筑史系訪問學者
包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慕尼黑大學人類科學中心成員,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
秦嶺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
07.研修安排
學制:1年(6次課)
開學時間:2024年8月
結業時間:2025年8月
課程安排:每2個月授課1次,每次3-4天
授課地點:北大燕園
踏查地點:江蘇、湖北、山西
如遇特殊原因,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課程調整安排將提前通知。
08.入學申請
報名申請丨填寫《報名表》發送至報名郵箱:kaoguxuetang@pku.edu.cn;
審核繳費丨報名材料提交學院,審核通過后,發放《繳費通知書》;學員收到《繳費通知書》,按期繳費至北大賬戶;
錄取入學丨繳費完畢后,發放《錄取通知書》;憑《錄取通知書》,按規定日期報到入學。
09.結業證書
完成規定課程學習并考核通過者,北京大學將頒發結業證書,證書統一編號,該證書納入北京大學非學歷教學學籍管理系統,北京大學官網查詢驗證。
10.咨詢方式
報名咨詢丨毛老師1531306035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