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鐵藝畫都是經過繪畫、剪形、敲打、折邊、焊接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往往一幅作品就要敲敲打打成百上千次,需要大家耐得住性子、坐得住板凳……”近日,在臨平區南苑街道弘賢館,一場主題為“鐵意繪軍魂,匠心傳非遺”的活動熱鬧開展。來自臨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鐵藝畫傳承人、南苑街道新鄉賢人士厲柏海以其獨特的個人軍旅生涯經歷和精湛的鐵藝畫技藝,為紅聯社區暑托班的孩子們帶去了一場關于非遺與傳承的生動課程。
厲柏海既是杭州市非遺鐵藝畫傳承人,也是臨平區退役軍人、南苑街道新鄉賢。與新中國“同齡”的他,在課堂中深情講述了自己青年時期軍旅生涯的經歷,向孩子們分享了自己在軍營中艱苦訓練的故事以及深厚的戰友之情。此外,結合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的身份和經歷,厲柏海還引導孩子們思考青春逐夢的價值與意義。
在講述完軍旅故事后,厲柏海拿出了自己的鐵藝畫代表作,通過一幅幅作品的展示,向孩子們介紹了非遺鐵藝畫的創作初衷、靈感來源和創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緊接著,厲柏海帶著孩子們開始體驗鐵藝畫制作,讓他們在“敲敲打打”中感受非遺鐵藝畫的獨特魅力與藝術價值。
鐵藝畫源自蕪湖鐵畫,但又從鐵畫中演變,比鐵畫更簡潔、輕巧。依靠手藝人的巧手,鐵藝畫采用繪、剪、敲、折、焊、噴、拼等工藝,將鐵皮、鐵絲變成書畫。40多年來,厲柏海專注于非遺鐵藝畫創作,完成了以奧運會、亞運會等體育賽事為主題的作品百余幅,展現了一位老匠人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刻苦奮斗的工匠精神。
“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到非遺的創作、非遺的傳承是非常不容易的。下半年我就要上初中了,之后我也要像厲爺爺一樣好好學習,以后為家鄉的非遺傳承做貢獻。”暑托班學生鄧若茜說。
此次“鐵意繪軍魂,匠心傳非遺”活動是南苑街道新鄉賢聯誼會“一月一主題”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更多青少年對非遺的興趣與熱愛,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南苑街道新鄉賢聯誼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聯誼會將繼續依托“一月一主題”項目計劃,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觸、了解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共同為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