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設計創新”,作為一個參與發起、起草、修訂從國家到江蘇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以及指導意見的專家,馬達正在認真準備此次論壇的演講。他表示,非遺產品長期以來“叫好不叫座”,這兩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與生活聯系緊密的產品及實用性強的產品備受青睞,而一些純手工的產品,雖然精美獨特,但缺乏實用性,因此看熱鬧的人多,購買的少,非遺的生存成了最現實的問題。如何讓非遺不僅僅生存在博物館里,而是以鮮活的狀態走向市場,被更多人認知并接受?馬達認為,回歸生活是最好的保護,創新開發是最好路徑,接軌市場是最好的傳承。
馬達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工藝美術評委會委員、評委主任。
“很多非遺項目正面臨失傳和難以為繼的危險,如果能將這些非遺藝術特別是手工藝品打造成產品,被市場接納后,既能反哺藝人,也能使非遺得到更好的傳承?!?/span>
馬達說,目前非遺傳承常見的是依靠傳承人個人魅力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雖有利于保證產品的原汁原味,但要把產業做大并使之具有可持續性,難度很大,因此必須走市場化之路,通過重新組合創新,讓其重煥生機。“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似乎只有通過家族繼承、師徒傳授、手工制作、家庭作坊的非遺產品才最為純正。然而,文化遺產也需要注入新力量,只有穩定的市場需求,遺產才會代代相傳。從事非遺保護的人應該將非遺項目產品推入市場,市場的認可度越高,銷量越好,它就越具有生存發展動力,“以產養遺”是一條可行的路子。
“我們保護的并不是產品,而是技藝、手藝。在市場方面,一味地迎合市場或者一味地創新會使非遺產品陷入孤立,不利于非遺產品的發展和傳承。讓消費者了解非遺產品,了解產品背后的創作理念是首要的?!瘪R達說,非遺作為傳統技藝,是具有歷史烙印的。為非遺打上新時代烙印,這也是非遺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工匠精神出發,去講述非遺作品或者非遺產品的故事,這更能讓市場去接受?!罢f好中國故事,更要說好工匠精神,這是讓非遺產品傳承的最好辦法。”非遺的保護和傳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技藝一招一式、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
“南京非遺資源豐富,南京云錦、中國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京白局,秦淮燈會、東壩大馬燈……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打羅漢、沈萬三的傳說、南京吆喝……好多你想不到的傳說故事和習俗,在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里?!痹趺礃影堰@么多非遺資源保護和傳承下去,就需要通過多個平臺,讓全民參與進來,馬達說。
馬達對南京創意設計周一直聚焦非遺保護與傳承非常認可?!澳暇﹦撘庠O計周搭建了一個平臺,不僅開展形形色色的活動讓創意人才來為非遺創作,創作消費者所喜聞樂見的東西來引領市場;而且還舉辦高端論壇,齊聚全國乃至全世界研究文化創意、研究非遺的學者來為南京出謀劃策,這個更能引發全社會重視非遺的傳承和保護?!?/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