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杭良渚玉文化園,有一間名為“菩提·心晶”的玉雕工作室,工作室的靈魂人物就是“中國玉雕大師”翁祝紅。
翁祝紅生于1973年,初中畢業后,他踏入工藝美術領域,就讀于建德大同中學工藝美術班。
1991年,翁祝紅進入杭州玉雕廠,成為了一名學徒工。當時正值玉雕廠的鼎盛時期,翁祝紅積極學習專業玉雕技藝,從此踏上了玉雕之路。“我那時會偷偷去看老師傅創作,他們精益求精的態度令我非常敬佩,于是便下定決心,也要精進自己的手藝。”翁祝紅回憶道。
3年后,因為杭州玉雕廠瀕臨倒閉,翁祝紅跟隨師父——業界知名玉雕師劉青松轉至揚州。
在揚州,翁祝紅開始將具體作品與玉雕傳統藝術結合起來,創作出不少玉雕藝術品。“那時我開始真正理解玉雕,在創作中找到了人生的趣味。”翁祝紅笑著說。此后,他又輾轉杭州、南京等地,一邊學習一邊創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翁祝紅接觸到一位臺灣客人帶來的水晶雕刻作品。他驚嘆于水晶雕刻技藝的精美,便從1996年起專注水晶雕刻,很快就在業界嶄露頭角。
2005年,翁祝紅的《千手觀音》水晶雕刻作品驚艷四座,一舉拿下當年“天工獎”金獎。次年,時年33歲的他被評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后又被評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杭州工匠”。
十年磨一玉
細微之處見匠心
在翁祝紅的工作室,每一件作品的“工齡”都是用年計數的,短則兩三年,長則近十年。
比如這件歷時11年完成的“千手觀音”,動作神態栩栩如生,就連“千手觀音”的指甲都經過了拋亮處理。“是不是像做了美甲一樣?”翁祝紅打趣道。
在翁祝紅看來,近年來創作的水晶作品《轉山》,也是他一路雕刻一路追尋的寫照。“這是2013年西藏采風的靈感創作,你看山形的晶體和內部隱約的山峰正是我們的現實與理想,蕓蕓眾生都圍著現實行走,但是內心深處的理想又始終若隱若現。”翁祝紅說。
傳承與發揚
讓五千多年玉文化綻放新時代光芒
2010年來到良渚后,翁祝紅便被良渚的玉文化深深吸引。作為首位入駐良渚玉文化園的中國玉雕大師,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良渚玉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他希望通過設立全國玉雕界最高獎項、策劃玉雕雙年展、依托獎項來舉辦高規格的玉文化論壇,吸引全國的玉雕大師和頂級玉雕作品匯聚良渚。
“良渚有深厚的玉文化底蘊,也最適合打造中國當代玉雕博物館,我希望能推動它成為現實,在良渚這片土地上,讓五千多年的玉文化綻放新時代的光芒。”翁祝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