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高峰論壇在京開幕,與會專家學者就全球藝術品市場的中國機會、藝術市場的主體力量、中國藝術市場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著名現代彩墨藝術家和理論家韓墨在他的主題演講中談到了中國繪畫的現狀,他認為所有的文化藝術發展形態實際上都與其背后的思潮有關,藝術形態的發展受社會思潮的影響。
韓墨稱,梳理中國繪畫的現狀不可避免的要回顧中國繪畫的發展歷程,至少要追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的這一個時段。與歐洲國家相比,中國繪畫更多的受到一些歷史因素和意識形態因素的影響,總是被打上鮮明的民族符號和意識形態符號,這是中國繪畫始終無法擺脫的一個局面。藝術本應該按照其自身的發展演化的規律去發展,它應該是一環一環的往前、一步一步推進優化這樣一個過程,這是一個理想化的路徑。現實中藝術顯然不是如此發展的,它受到社會因素、文化因素、經濟因素等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與其本來應有的軌道有所偏離。
韓墨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意識形態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不依文化形態來劃分,而是根據文化發展的潮流乃至思想動向來劃分的。第一個階段是八十年代到改革開放以后,這一階段是自由主義思潮時期,自由主義思潮帶來的是文化的開放多元,包括繪畫形態的多元化,以至于后來理論界批評八十年代是全盤西化,大量借鑒西方的形式與觀念。從他個人來講,對那個時期的藝術狀態是深深眷戀的,他覺得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時代,和當時中國的社會現實、社會思潮也是非常吻合的,藝術是屬于時代的。
第二個階段,從九十年代開始,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潮,這一新思潮對于前一階段來說是個大逆轉,叫民族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潮產生的背景,應該和整個國家思想的轉型有關。在這種哲學思潮的引領之下,文化開始轉型,開始回望傳統,反映到中國畫領域當中就是要回歸傳統,關注人文精神,強調筆墨,貼近文脈,正本清源等等。韓墨稱,民族主義本身沒有問題,但若過分強調民族主義而且不去深究的話,就會向極端民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發展,惟我獨尊,妄自尊大,認為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看不到別人的長處,更不能面對自己的短處,這樣一種虛妄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彌漫于整個九十年代,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消散。
韓墨呼吁應該正視我們的文明和傳統。我們的確有著輝煌燦爛的過去,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的現在,更不能驗證我們的未來。文化的轉型,確是勢在必行,我們有優秀燦爛的古典文化傳統,這個文化傳統若想在當代繼續發揮它的作用,形態的轉型是避免不了的問題。韓墨認為這種轉型應立足于啟蒙思想,他稱在西方已有幾百年歷史的啟蒙思想,在中國還處于初期階段。也有哲學家指出,中國曾經有過兩次啟蒙運動,第一次是五四運動,第二次是八十年代自由主義思潮。啟蒙思想引領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文明階段,正如西方中世紀走向現代的民主政治,走向自由精神,而在中國應該是從兩千多年的皇權專制中走出來,從專制文化所建構起的這套文化系統走向一個擁有文化自覺、能夠重新發現自我的現代政治文明的新階段。在這一問題上,文化界的爭議非常大,包括現在理論界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
第三個階段,到了新千年十多年的時間又有一種新的哲學思潮,那就是新左派。據韓墨判斷,這十多年的時間就是新左派、民族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三種哲學力量在交織纏繞的一個時期,思想不像前兩個階段一樣有非常明確的主流意識。他認為主流也是不應該存在的,思想應該多元化,這樣更容易激發,碰撞,思考。
韓墨稱,具體到繪畫,受這三種思想形態影響的的藝術形態也很鮮明。在藝術領域,八十年代是真正的百花齊放,各種形態、各種面貌的繪畫作品,不論是油畫還是中國畫。韓墨塑造了一個新的藝術概念叫現代彩墨藝術,這個體系繁榮于八十年代,有一批藝術家,像吳冠中、周韶華、黃永玉先生等等,幾乎都是在八十年代活躍在畫壇。到了九十年代之后,民族主義思潮催生出國學熱,文化界呼吁文化藝術回歸,新的藝術形式、新的繪畫面貌就很難見到了。無論從各個機構的創作者還是學習者來看,中國畫基本上是傳統筆墨樣式一統天下的;還有一種繪畫形態是主旋律創作、主題性創作,包括政府組織的一些大型的創作工程,基本屬于這樣的狀態,以筆墨語言結合寫實造型。
韓墨認為,總的說來,所有的文化藝術發展形態實際上都與其背后的社會哲學思潮有關,它背后的哲學思潮是動態的,在不同階段會有產生不同的變化。但是作為藝術家應該清楚地看到,這種影響有些是符合藝術規律的,而有些是背離藝術規律的。藝術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思潮影響,但是更應該著眼于合理化的藝術邏輯,遵循藝術本體的獨立思考。藝術創作不應該隨波逐流,應該而且可能發揮其對當下社會思潮積極的反撥作用。
專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