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嶺,總有那么一批人,她們奮戰在各條戰線,在平凡崗位默默耕耘、綻放溫暖,彰顯巾幗之美。為致敬“最美”的她們,溫嶺市婦聯開設“最美巾幗奮斗者”專欄,展播溫嶺優秀巾幗事跡,一起聆聽“了不起的她”的故事!
蘇式月餅、桂花糕、綠豆糕……在人們的記憶深處,這些糕點才是記憶中的老味道。在溫嶺市城南鎮,創建于1914年的王味和糕點店承載著城南幾代人的兒時味道。作為溫嶺城南本土老字號,近百年來“王味和”也記載著城南發展的重要記憶片段。
“王味和”非遺第三代傳承人王秀娟,在追求糕點創新的同時,更在默默堅守著記憶中的經典老味道。
傳承
從王秀娟的太爺爺算起,“王味和”這個字號已經使用了110年。今年50多歲的王秀娟已經是王味和糕餅店的第三代傳承人。受父親的影響,她耳濡目染,從小就會做糕點,等初中畢業才開始專業做糕點。1989年,王秀娟正式接手“王味和”糕點店。
在成為“王味和”第三代傳承人之后,王秀娟注冊了“城南王味和”商標,并先后使用過溫嶺市城南王味和食品店、王夢緣食品店、食味糕點小作坊等企業名稱。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她將企業名字改為溫嶺市城南王味和餐飲有限公司,連續幾年被工商局評為“萬村放心店”優秀示范商店。
到如今,王味和非遺傳承已經到了第四代,王秀娟已將接力棒交到自己女兒葉靜靜、侄子王文君的手中,希望他們能將老字號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品嘗到屬于溫嶺城南的獨特風味。
除此之外,為了帶動更多的人了解非遺了解傳統糕點,也為了助力城南鎮婦女拓寬致富道路,2022年,王秀娟聯合城南鎮婦聯不定期開展“解碼非遺圓夢共富”糕點制作培訓會,向城南域內婦女傳授糕點制作技藝,助力農村婦女拓寬致富門路。傳授技能包括油索制作、端午粽、桔紅糕等。
對于傳統糕點制作技藝的傳授,王秀娟毫不吝嗇。“只要大家對這門傳統手藝感興趣,我都會傾囊相授,學成后的各位可選擇到我們店里上班或自主創業。”
匠心
“王味和”糕點好吃的關鍵就在于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心。
一個個糕點看起來小巧,但制作過程確不容易。為了保持最優質的口感,每個步驟、每個配方、每個比例,王秀娟都牢牢記在心里。簡單的事重復做,重復的事用心做,除了一直堅持原配方、比例,王秀娟也在原材料的篩選上精益求精,在細節把控上不斷改良。
“做什么行業都不容易,做糕點雖然辛苦,但得到顧客的認可,便是甜頭,便是值得。”在王秀娟看來,“王味和”經歷了100多年的傳承,自己更應堅守這份來之不易的認可。
30多年來,王秀娟始終牢記祖父的教導:以誠經營,以質取勝。她吃苦耐勞,起早貪黑,從原料的進貨、制作到產品的銷售,全權把關。出于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和手藝人的求精之心,她一直堅持純手工制作,做到工藝精湛、用料真實,所有食品無添加、無色素、無防腐劑。
王秀娟帶著父輩們的期望,懷揣著對糕點的一份熱忱,堅持以最優良的工序,制作始終如一的味道,提供給消費者最優質的產品。
轉型
近年來,“王味和”一直應邀參加各種展覽會。2016年“城南王味和”入選溫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20年,被溫嶺市商務局評為首批“溫嶺老字號”。2017年,王秀娟作為城南王味和傳統糕點的傳承人被列為溫嶺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對老字號來說,既要確保記憶中的味道百年不變,也要順應時代的變化。
王秀娟女兒葉靜靜的加入,讓王味和的傳統經典產品產生了新的有趣滋味。想要順應時代改變,需要不停地嘗試、持續改進。葉靜靜對產品原料進行了改進。“為增進口感、讓人吃得更健康,我們將一些糕點需使用的豬油改為法國進口的乳酸黃油,面粉改為進口精磨粉等。”
“傳承與革新并不沖突,不過在不斷更新配方的過程我們也發現,有些產品必須用老傳統、老用料才有那個味道。”葉靜靜說,不變的是我們王味和的誠信與堅守。
“近年來我們明顯感覺到市面上新式糕點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我們家的老式糕點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落伍’了。”葉靜靜認為,想要抓住未來,就要“抓住年輕人”。
為此,通過市場調研,葉靜靜增加了10多種符合現在大家消費要求的新產品,同時還推出了適合于高血糖人群的養生系列糕點。“媽媽有技術,我有新想法,改革過程中我們不斷打磨,盡可能保留老字號的精華,契合新趨勢下的消費者需求。”葉靜靜說,讓產品年輕化是“王味和”現階段努力的方向。
葉靜靜的創新舉措讓“王味和”逐步有了新活力,也讓王秀娟打開了新視角,對于傳統老字號品牌,她期待小一輩能用新時代思維,將這種屬于溫嶺的老味道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吃到這種百年老味道,也讓“王味和糕點”老字號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