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器自古就被譽為國之重器,而在近些年的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上,青銅器卻一直表現得十分低調。不過,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不論是上海博物館斥巨資收購傳世青銅重器,還是紐約蘇富比、佳士得紛紛推出中國青銅器專場,都使青銅器再次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近日,中國文物網就青銅器的收藏價值以及收藏選擇等問題采訪了資深青銅器專家賈文忠。
中國古代藝術的最高典范就是青銅器
在賈文忠看來,中國古代藝術的最高典范就是青銅器,這一點從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博物館都會有一個專門陳列中國青銅器的展館就可以看出來。而且,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大都是專門為皇家制作的,其數量也是所有藝術品門類中最少的。“能稱得上是青銅器的東西,總共也就是十萬件左右,要是再把青銅兵器等都算上的話也超不過二十萬件。”賈文忠對記者說。
而在談到青銅器的市場價值時,賈文忠表示,過去老古玩商所經營的文物大都是以金石書畫為主,其中的青銅器則更是重中之重。“在民國時期,一件青銅鼎,在北京可以換一個四合院。現在一個四合院都能賣到上億元了,而一件青銅鼎可能也才賣幾十萬元,可見其價值其實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
青銅器在國內不受重視因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青銅器的高價成交更多的還是出現在海外,而國內的青銅器市場和國外相比依舊顯得有些暗淡。究其原因,賈文忠認為,一方面是從解放至今這六十多年來,我國對于青銅器的宣傳力度不夠。“普通老百姓可能只知道司母戊方鼎等曾在歷史教科書上出現過的那幾件,剩下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也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它們的藝術成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青銅器的盜墓和走私問題猖獗,國家出于文物保護的目的,對青銅器的交易有著嚴格的限制。“可以交易的包括1949年以前出土,流傳有序,并且有明確著錄可以佐證的青銅器,另外就是符合上述條件的從海外回流的青銅器。”賈文忠介紹說。
不過,在賈文忠看來,青銅器遲早還是要回到中國藝術品的第一位。“因為唯獨中國青銅器是被世界各國所共同接受認可的,而當下十分火熱的中國書畫可能只有中國人認,其他國家的人對其認知度也很有限。”
帶有銘文的青銅器更值得收藏
對于那些初涉青銅器收藏的人,賈文忠給他們的建議首先是要多學知識,掌握各個時期青銅器的工藝、造型、紋飾特征,然后再下手去買。同時他也提醒大家,“現在社會上青銅器假的太多,造假的也很多,而且有些專家不負責任,還有一些專家本身的水平也不夠。所以說如果要請專家幫忙掌眼的話,一定要找那些既具備足夠的學識,又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專家。”
而在青銅器的收藏選擇上,賈文忠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首先,他認為在收藏青銅器時,首先要關注就是禮器。“禮器在當時就是國之重器,只有在禮儀活動時才拿出來,實用器和明器都不如禮器的地位高。”其次在青銅器年代的選擇上,賈文忠建議那些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藏家,最好選擇收藏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青銅器,“這部分青銅器的做工最為精細,也最具有代表性。”最后,賈文忠還特別強調大家要盡量去收藏那些紋飾美觀并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因為青銅器有補史之用,有些歷史人物,有些歷史事件,唯獨只能從青銅器上才能找到確切文字紀錄,所以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同時也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價值。”
專家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