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30年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亞斯本市埋下“時間膠囊”被挖掘出土,此事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在網絡上也出現了購買、定制“時間膠囊”的熱潮。
其實,早在幾年前中國也已經有了類似定制“時間膠囊”的服務,那就是“慢遞”。2009年,北京798藝術區出現了一家名為“熊貓慢遞”的店鋪,顧客可以在這里給未來的某個人寫封信,然后指定信件發出的時間,由這家“慢遞郵局”幫忙投遞出去。作為“熊貓慢遞”的創始人,北京樂尚藝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于近日接受了中國文物網的采訪,他對于“時間膠囊”和“慢遞”有著自己的理解。
“慢遞”比“時光膠囊”的概念更為寬泛
在談到“慢遞”和“時間膠囊”這兩種概念的差異時,劉偉認為,很多人都會認為“慢遞”就是“時間膠囊”,其實二者是有所不同的。
“‘慢遞’和‘時間膠囊’相比,‘慢遞’實際上是一個更為寬泛的概念,而‘時間膠囊’則可以算作是‘慢遞’的其中一種方式。”劉偉說,“‘慢遞’的最大意義就是把當下人們的心情和值得紀念的物品保存下來,將來不管是10年也好50年也好,當再次收到‘慢遞郵件’時,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是很難用其他的方式去獲取的。”
“時間膠囊”和“慢遞”也是種收藏
在劉偉眼里,“時間膠囊”和“慢遞”其實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收藏方式。
“與傳統的收藏方式相比,‘時間膠囊’和‘慢遞’更偏向于一種個人的體驗,是一種十分個人化的收藏,因此與收藏傳統的文物藝術品不同,其價值是無法用社會化的貨幣屬性來衡量的。”劉偉認為,“時間膠囊”和‘慢遞”中留存的是一種包含了個人經歷、個人情感的精神層面的收藏品。“我們的客戶很多人每年都要寫一封給未來的信,比如說媽媽每年寫一封信來記錄孩子的成長,等到孩子18歲成人禮時再將信寄給他。”劉偉說。
“時間膠囊”和“慢遞”也能升值
不過,劉偉也表示,從未來的發展來看,“時間膠囊”和“慢遞”也并非毫無經濟價值可言。
“在如今這個電子信息化的時代要是還能夠留下一些實體書信的話,在50年甚至更久以后,這些書信本身也會具備一些古董的屬性了。”劉偉說,“況且書信本身其實也是一種收藏門類,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將來人們會逐漸發現它們的價值所在。”
書信最適合放置在“時間膠囊”中
在談到哪些物品更適合放在“時間膠囊”中留給未來時,劉偉認為首先還是會選擇書信這種方式。“大多數的‘時間膠囊’里面肯定會有一封信,其作用就是要把‘時間膠囊’留給未來的意義、期許等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這恰恰是其他物品所無法實現的。”
此外,一些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物品,比如紀念照片,情侶的定情物,私人日記本等等也是比較好的選擇。“由于‘時間膠囊’本身的個人性就比較強,因此還是要看定制‘時間膠囊’的人他自己本身想放一些什么東西,當然一定是他認為對自己具有特定紀念意義的東西。”劉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