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全國人大代表、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提交了《關于長征路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長征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議案》和《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長燃圣火的議案》兩個議案。在談及提交這兩個議案的初衷時,唐雙寧表示:“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申報長征路線為世界文化遺產、長征精神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于宏揚長征精神、對宏揚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關于長征路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長征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議案》中,唐雙寧認為:長征與長征精神對中國革命、建設事業及實現中國夢有著偉大意義,同時,長征與長征精神體現出一個被壓迫的偉大民族,為了獨立、自強和正義事業,不屈不撓、勇于犧牲的精神品質和偉大情懷,是對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而加強長征路線與長征文化的開發宣傳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為此,唐雙寧提出了4點建議:
一,加強研究,提煉、規范長征精神與長征路線的內涵與范圍。一是要形成系統完整的長征史料;二是要對長征精神做進一步提煉和總結,深刻體現長征精神的實質和內涵;三是在表達上既要考慮國際可接受性,更要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二‘加強長征路線基礎建設。長征路線分布著眾多的紅色區域和紅色遺跡,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紀念設施,但總體來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保護和開發體系,交通也十分不便,容易造成相關遺跡的破壞,也不利于長征文化的系統深入挖掘和宣傳教育。由于長征路線涉及多個省區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由國家統籌實施。建議:一是在國家層面組建長征路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協調辦公室,全面負責相關建設的規劃和協調工作;二是由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用于加強長征路線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建立“紅色旅游”基金。建議由國家文化產業母基金出資作為引導資金,吸引部分社會資本,組建“紅色旅游”基金,進行長征沿線旅游線路和相關旅游產品的開發。
四,由文化部牽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等部門及有關省區市參與,成立申遺委員會,統一負責長征路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長征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唐雙寧在企業管理中向來重視以史鑒今,還經常倡導弘揚中華民族的“精氣神”。他在《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長燃圣火的議案》中提出:“我建議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長燃圣火。這在國際上是有例可鑒的。美國1863年動工建設的葛底斯堡和平紀念碑上方的長明圣火燃燒至今,用于撫慰為民主而戰的先驅;加拿大1967年為紀念建國百年,在國會大廈前的廣場中心點燃長明圣火;俄羅斯莫斯科的紅場無名英雄烈士墓,自1962年建成之日起,長明圣火晝夜燃燒,象征二戰烈士的英雄精神永世長存。這些都是一個國家對英雄的緬懷和敬仰,是其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