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首批由政府認定的藝術品鑒定機構的試點名單終于出爐。北京市文化局批準了五家單位成為北京藝術品鑒定試點單位。這五家試點單位分別是北京雅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雜志社、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中傳華彩(北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藝術品鑒定和評估一直成為業內爭議糾紛、批評詬病較多的領域。當業內看到上述名單,一定會認為與原先想象中的傳統鑒定機構一定有所不同。首先,這里沒有民間一些文物藝術品鑒定機構的影子;其次,似乎文物古董的鑒定估價沒有包含在內;此外,其中有幾家是開發研究藝術品認證技術的企業。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北京市文化局主要負責的是整個北京文化藝術品市場的管理和服務,而不會像文物管理部門那樣僅對文物的針對性。根據雅昌藝術網總經理朱文軼的解釋,雅昌正在建立在世藝術家數據和鑒定的數據庫,雅昌今后只對在世藝術家的現有作品進行鑒定,未來有可能對已過世但國內擁有權威鑒定機構、能夠判斷真偽藝術家的作品進行鑒定。朱總明確表示,雅昌基本不會對古玩,尤其是無依據可循、鑒定結果或存爭議的古玩進行鑒定。
由此可見,政府目前推動的主要還是在世藝術家作品數據庫及其鑒定和估價工作,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面對的是未來的鑒定和估價業務;而對古代、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器物類文物的鑒定和估價還沒有定出好的方案和機構。而事實上,文物領域,過世藝術家的市場,才是當今文物藝術品市場的重頭和鑒定爭議之所在。
筆者以為,政府指定了藝術品鑒定機構,首先解決了政府、執法機構的鑒定估價需求。人民法院在刑事、民事案件中遇到藝術品鑒定和估價的問題,一直苦于找不到有資質的權威鑒定估價機構。我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一次,某法院委托拍賣的房產及房內物品中,有一些裝飾用途的藝術品,其中一些明顯是仿古藝術品,像仿古瓷、銅器、郵票、錢幣等。如何鑒定這些藝術品的真偽,給出準確的評估價?這可難住了法官們。我曾協助法院找到一家民間文物鑒定機構,但它是按照每件幾千元的高檔文物報價的,而法院要去估價的是些明知為假的仿品,實際價值可能比評估費都低,這個鑒定所又不愿意降價,法院也覺得他們沒有官方的認證。最終,這家法院還是找了一家懂點藝術品的認證評估事務所給出評估報告,大小近百件物品評了幾萬元,以此為底價,最終得以拍賣成交!有些貪腐刑事案件,其受賄藝術品的真偽和估價會直接影響對其的刑期判決。因此,上述政府文化部門的認定的五家鑒定機構,為各類官方機構的藝術品鑒定、評估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據。
這次的鑒定機構的試點認定,對當今藝術品市場的鑒定評估工作將會起到一定的規范、引導作用。筆者以為,這次認定對于目前的民間文物藝術品鑒定估價行業,影響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