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繪畫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以中國畫為主的東方繪畫和以歐洲油畫為主的西方繪畫。追朔其發展蹤跡,我們會發現,這兩種繪畫藝術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受制于各自的社會政治經濟及人文風俗,同時繪畫自身也參與和促進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社會觀念的形成。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白聯晟老師如是說:
中西方的藝術不同主要是在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就是中國還是以這種老子,最這種土著的這種觀念,就是老子的這種黑白。在西方人的眼里頭可能就是自然的一種,就是自然規律更符合科學意義上的這種自然規律,包括印象派他還是從冷暖上來說。但是我認為印象派就跟中國的這種寫意其實道理都差不多,它也是一種感官上的一種自我認識,包括暗面,受光面要是偏暖的話,暗面肯定要偏冷,在西方人眼里。
但是在中國畫里頭,黑的地方不一定畫黑,特別亮的地方我可以多著幾筆,這個東西就是一種寫意性,中國畫的寫意性其實就正好是延續了中國畫的文化。包括只要是東方的,只要是中國的肯定就是寫意的,就類似于中西方的文化最大的差異,拿一個最簡潔的比喻,我們剛剛去敦煌,看到敦煌飛天那個形象。其實飛天從中亞過來以后,到中國來它也是有那么幾個,有很長時間的一種變化。到了唐代以后飛天就飛的很自由、很輕盈。
在西方人眼里頭天使是帶著兩個小翅膀的,這就是跟他們那種就是自然,完全遵循于自然規律是一樣的。但是小天使長兩個小翅膀也很可愛,但是兩個小翅膀不足以讓它飛的很輕盈。但是在中國的飛天呢,它就是連翅膀都沒有,就是有很長的飄帶。利用這個飄帶的這種自然飛舞,人就是很輕盈,很自由的在天上,來回很自由很舒服的在飛,這就是東西方的不同。就在于寫意,一個是注重新,寫新。西方可能更注重的是對自然的那種真實的描繪。
白聯晟說,到了當代,就是印象派之后,各個派別紛紛的建立,崇尚個人的這種思維模式,按照個人的個性書法的這樣的畫家也開始多。多起來了以后各種派別也就開始有了,這種個性的發揮其實開始也是等于是向東方的寫心來靠攏了。
白聯晟簡介
1971年生于河北深州。
1993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同年留校任教。
2001年于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現為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研究會理事。
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創作高級研究班創作課導師。
河北省畫院中國畫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