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不久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張家界等三家國內著名景區黃牌警告,引發了人們對世界遺產管理保護現狀的擔憂。就在黃牌警告前,國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45項),明確表示:對《預備名單》實施動態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表示,對國際組織提出的質疑、警告的做法是贊成的,而借鑒國際上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做法,并通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來加強文物保護單位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非常有益。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文物保護的典范,這里主要是指其管理保護水平應該是最高的。一直以來,重申遺、輕管理是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預備名單其實是一個特別好的管理關口前移,即申遺工作前置:進了這個名單,就等于進入被監測的范圍,意味著這45項待申報的文化遺產現在就要按照世界遺產的要求來進行管理,達到相應的水平,并且相關管理規范、細則等也是將來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管理中達不到要求,將會有嚴格的退出機制。”董保華委員說,不管是質疑還是黃牌警告,其實對我們都是很好的促進,讓我們重新思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為了什么?不是為申報而申報,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成功申報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意味著更大的責任,但在實踐中,這個問題往往被忽視了。
董保華委員介紹道,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文物局還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設置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監測中心,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進行必要的監測,通過采集數據、開展巡查、專家評估等,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