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翡翠,我在做清華美院工藝美術系主任的時候,央視有一個鑒寶節(jié)目,三次打電話請我去做文物古董鑒定的嘉賓。我說我不懂,工藝美術不等同于古董。剛才何院長講得非常好,工藝美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物質性,任何一個品種,不管玉還是青銅等等,都離不開兩個屬性,一是文化屬性,二是物質屬性。
今天所有的活動當中,包括其他品種當中,可能對物質屬性的注重性往往大于文化性,因為文化性是一個很難表述的東西。這是第一點,我確實不懂,對翡翠本身我不能說三道四。
時尚是當今的生活狀態(tài)
按道理來講,在俊懿的一系列活動當中,他比較喜歡用“當代”這個詞,但是作為我個人從學理的嚴肅性來講,包括我寫的東西,很少用這個詞。這個詞作為史論,作為斷代用的一個詞,用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不是很恰當?shù)摹N遗e一個例子,比如說蘋果要發(fā)布ipad或者iphone,這很當代,不會前面加一個“當代iphone發(fā)布會”,因為你就生活在這個時代,不必去強調它。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
不管是我們的工藝美術還是藝術,都要講到創(chuàng)新。今天,我們的科學、科技以及各個方面,都要講創(chuàng)新,這個創(chuàng)新點在什么地方?大家講了唯一性、發(fā)現(xiàn),我覺得我們對歷史不夠清楚。我對歷史用造型語言的方式做一個說明。我們的工藝美術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歷史過程當中,我們把它定義為農(nóng)業(yè)社會的一個產(chǎn)物,這一點全世界是一樣的。農(nóng)業(yè)社會里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曲線文化,所有的線都是曲線。知道一點美術史或者工藝美術史的大家都知道水波紋、云氣紋等等,所以我把農(nóng)業(yè)社會定義為一個曲線文化。
第二個階段就是英國開始了工業(yè)文化時代,工業(yè)文化時代的線是直線的文化形態(tài)。早期的工業(yè)產(chǎn)品都是直線的,包括后來的藝術都是用直線來表達,曲線在逐漸減少。它是一個時代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全球都是這樣一個狀態(tài),全球工藝美術都在一種停滯狀態(tài)?我們逃脫不了工業(yè)時代的狀態(tài)。所以是全球工藝美術(手工藝美術)的停滯狀態(tài),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做的所有東西也只能去重復古人,如果翡翠作為方方正正的幾條直線賣給誰?我估計沒人會喜歡。金銀器、金銀首飾做成幾何形,也不會有人喜歡,這是全球性的問題。
我認為今天是一個曲線的回歸時代,鳥巢、大劇院的大球形,當然還有其他的。類似這樣的建筑,如果我們倒回去十五年完全建不起來。我曾經(jīng)跟一些建筑師探討過這個問題,完全建造不起來,沒有人否認。為什么鳥巢現(xiàn)在能建起來呢?因為它靠的是計算機,計算機的運行能力和它要表達的東西是現(xiàn)在我們人手無法表達的,通過手來畫一張圖,來計算,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是這樣了。鳥巢那么復雜,遠處看好像沒什么震撼的,要是把每一塊東西拆下來以后發(fā)現(xiàn)都會很復雜,安裝的時候分毫不差的安裝起來,這是曲線時代的一個結果。
王俊懿為什么會有今天這樣一個結果,我認為他是自覺不自覺的走到了曲線文化的時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時代性,曲線文化的特征就是今天的時代性。
工藝美術要實現(xiàn)整體造型與細節(jié)的完美融合
我們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認識的。他找我的時候,想在我們學校做一個展覽,當時作為學院來講,清華美院很少去展覽跟工藝美術直接有關系的產(chǎn)品。大家公認的牙雕等等這一類東西基本都沒有展過,不是學校有什么偏見,因為學校是教育的地方,不是出產(chǎn)品的地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域。當時他一直在跟我講翡翠藝術,我想翡翠就翡翠吧,藝術什么呀?我說你拿東西讓我看看,我們在學校都不敢講自己是藝術。他把東西拿過來我一看,當時挺驚訝的,雖然我不懂翡翠,但是我懂造型藝術,這個造型藝術他有兩個東西符合我的想法和我對藝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