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家要具備發現和表達的素養
我之前一直對文化遺產比較感興趣,像王俊懿這樣一個在翡翠藝術上站在高端點上的人,不僅僅是針對普通的玉石和玉雕文化發展。我自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從古至今,古今中外有多少包括玉在內的各種各樣材質的藝術品、工藝品,今天我們還在觀賞或者還留在人類的歷史記憶當中,這就是所謂高端的記憶和高端需求。針對一個普通的玉石工藝品,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就是當工藝成為藝術的時候,當工匠不再是工匠,當翡翠進入藝術創作的領域我們要怎么去思考這個問題。通俗的說法就是藝術品和藝術品質。質的問題可以看成是它的規定性,就是材料的內在規定性,品就帶有人的主觀創造在藝術品種,其中有受眾的創造,但是更多的在于創造者的主觀創造和主觀精神的融入。藝術大家必具有發現和表達的素養。一件作品要成為藝術品,首先要有發現,發現當然是在已經存在的情況下去辨別,而表達必須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看了王俊懿的作品后,我感到驚訝,他已經超越了我們對翡翠藝術品的期待。
大師之路:取法于自然
今天怎么樣成為大師,我自己也在思考,也會跟一些人溝通。一個大師是不會去取法于古,而是要取法于自然的。有一本叫做《東海道53次》的書,描述了日本的繪本作品。在通常印象中,日本的藝術現象我們并能不完全認同,但是莫奈也好,梵高也好,整個印象派受到日本繪本的影響是巨大的。日本評論家的評論頗具啟發性,梵高說我看到日本畫家的作品是那么干凈和純粹,每個人就好像是大自然里的一朵花。我想這可能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失去歷史責任感 藝術會固步自封
在當下我們生活的時代,我認為王俊懿已經走到了高端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繼續前行,不妨承擔起更加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作品表現不停留在個人橫斷面上,而是要有縱向的表現,即我們這個時代能夠留給歷史什么或者自己對世界藝術史貢獻了什么。對整個中國而言,造型藝術對整個世界藝術史的貢獻并不是那么可觀,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歷史感,這可能是一個比較高端的要求,但是站在高端的人如果沒有對歷史責任感的追求會固步自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