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命力、沒有新鮮血液的傳承,所謂的繼承就是一句空話。不管是藝術還是工藝,必須與時代同步。繼承傳統工藝還需要有新工藝,作為一個藝術品必須得有創新的概念、創意的內容,沒有人文、沒有精神的藝術品,只是材料和工藝的簡單組合,不是藝術!老子所說的“無中生有”,有沒有創新就是無中生有,把人文的、主觀的東西加進去,“有”是一個極小值,是從“無”里衍生出來的,無是無窮,無是母親,有是孩子,關鍵是能不能解讀它。
其實民俗的傳承關鍵是靠創新的概念。比如我們的傳統節日七夕,若沒有融入新觀念,都是在紙面上的事情,則根本無法傳承下去。把民俗賦予更多時尚化的元素,抓住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因此,民俗的東西并不是俗不可耐的,它只是一個外在的載體而已,你只需考慮如何把現代的理念加進去。
玉雕人才培養的問題,也就是換血的問題。西方有一個星象組織叫CAMU,這是很古老的最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有的寶石浮雕或者硬石浮雕或者貝殼浮雕,在古羅馬時期是用瑪瑙做的形象, CAMU是父傳子,現在是藝術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出來人才,完成了加工人員的換血,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師傅帶徒弟這種模式是屬于“近親結婚”,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另外,各種人才跨界參與進來,才能使民族、民俗的東西發揚光大。動輒就說玉很神秘,西方人不懂,這是因為沒有用現代的理念和國際性的表達方式去傳播。
談到具體的設計,它有點像數學,就是材料的組合、結構的組合、色彩的組合,做好組合,才有延伸的可能性,通過延伸可以結識各行各業,不再局限于這個圈里。王俊懿作為玉雕和翡翠行業標桿性的人物,他肩負一個重任就是人才的培養。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不是西部牛仔打天下,必須有一個經營團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占領制高點,沒有話語權,你在這個地球村里永遠是舉牌的,必須得有話語權,就像一個公司一樣,必須占有相當的股份。所以翡翠進入地球村爭取話語權是一個捷徑,跨界讓地球村的人都知道中國的藝術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