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沒有現代化的金融產業,就很難有稱得上現代化的產業經濟,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重視發展文化金融的道理也同樣如此。文化金融既是中國經濟與文化產業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也是文化經濟研究及實踐領域中的一個重大課題。
1.文化金融的提出與實踐是文化金融業發展的前提
文化金融是一個尚處于經驗形態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很多,其穩定性與學科支撐也存在不少問題,所以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之中,我們需要特別強調理論前沿與實踐前沿的一體化??梢赃@樣說,文化金融的前沿實踐太需要理論的引導,而文化金融的理論前沿研究也更需要來自實踐前沿的支撐。
從金融的角度講,文化金融是金融業及其衍生工具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所進行的金融創新;而從產業的角度講,文化金融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在文化金融產品與文化金融資源經營上,以文化為主線與基本特征的市場主體、單位或機構及其活動與環境的集合。所以,可以看出,發展中的文化金融產業,既不是宏觀概念,也不是微觀概念,同文化產業一樣,是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中觀經濟概念,它研究與揭示的是文化金融產業經濟活動的基本趨勢與發展的基本規律。
2.文化金融是一個新的金融業態,更是一個特種金融業,特就特在文化資源的特性上
文化資源最為重要的是具備兩種基本特質:一是資源的非標準化特性;二是資源的系統可復用性。資源的系統可復用性更多地體現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資源消費的復用性,文化金融產業資源大多有越使用越多、越消費越豐富。二是對資源內涵的挖掘與價值的開發所具有的特性,那就是文化金融產業資源的內涵越被開發越豐富,開發得越系統、越深入、越全面、越持久,其價值也就越大。文化金融業包括文化證券業態、文化銀行業態、文化金融保險業、文化信托業、文化擔保業及文化租賃業等幾個方面,其本質與根本是建立在服務這一基石之上的規?;?、社會化、大眾化發展的核心點與基本趨向。
3.文化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創意是其靈魂,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金融的融合是其戰略的方向
其中,科技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力,金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拉動力,文化資源“價值挖掘——價值發現——價值整合——價值實現”是其內在驅動力。文化金融產業資源價值的發現與實現是一個過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與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文化金融產業資源價值發現的方式、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我們講,金融業是在尋找、發現與整合價值,藝術是在創造價值,市場機制是在實現價值,文化金融業就是在發現價值與整合、實現價值的節點上找到了文化與金融對接的關聯點。因此,金融與文化結合,要防止強勢資金及強勢運作對文化的傷害,要強調尊重文化資源的特性及其內在的發展規律,重視文化資源價值的完整性。
4.文化金融的發展必須要用產業的理念來推動
在我們重視用新的產業理論來構建與培育文化金融體系之外,更應將著力點放在文化金融市場體系及主體的建設上,重視文化金融產業戰略規劃的研究與制定,進一步加大對文化金融產業的財政投入支持,完善服務平臺建設,并以最大的力度整合與搭建文化金融產業資源平臺。目前,我們應重點抓住一條主線,四個關鍵點。一條主線是抓好文化資源產權化→文化資源資產化→文化資源資產金融化這一條紅線,來不斷推動文化金融的發展進程。四個關鍵點是:① 金融體系融合,特別是銀、證、信、保四個大的金融體系的介入與主導,這是文化金融發展的關鍵,重點在于突破點與頂層設計;② 文化產業體系發育,特別是市場支撐與中介體系的支撐作用是文化金融發展的一個前提;③ 文化金融的對接交易體系的建設與專業化的運營是文化金融發展的基礎;④ 環境特別是風險意識的培育是文化金融發展的一個保障。
5.當前,文化金融發展的狀況與國家文化戰略的要求不相適應,文化金融的發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
當下,我國文化金融產業所服務的市場主體一是資產特性“輕”,影響了金融資本的進入。二是發展規模“小”,金融支持規模有限。三是配套支持“弱”,這也制約了與中國文化金融產業主體的對接。四是主體的發育還處于萌生階段,力量單薄,抗風險能力差。這直接導致了中國文化金融產業的創新少,企業數量不足、規模小、實力弱,市場集中度低,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嚴重不足。在發達國家,圍繞科技金融、環境金融、文化金融三大主體進行金融創新,是世界金融新格局構建的關鍵。其中,文化金融已經成為推動其文化產業全球配置生產要素及產品開發營銷的最重要手段。
6.文化金融的發展既要重視政府財政創新的支撐,又要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