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在世廣會開幕式上致辭。當天,第三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下稱“世廣會”)暨2017中國僑都(江門)華人嘉年華在廣東江門市開幕,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300多名華僑華人代表歡聚一堂共敘鄉誼。 中新社記者 梁永強 攝
由中國國務院僑辦主辦的僑鄉僑文化保護理論與實踐現場會,17日在廣東省江門市舉行,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在會上表示,許多具有僑文化特色的遺產遭到歲月侵蝕或人為破壞,面臨消亡的危險,當前,摸清遺產底數、搶救瀕危遺存是重中之重,切實加大保護華僑文化遺產的工作力度。
“中國廣大僑胞和僑鄉人民在長期與海外溝通交往中,立足中華傳統文化,主動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多元文化,逐漸在僑鄉地區創造發展出具有獨特內涵和藝術形式的僑鄉僑文化”,譚天星說,僑鄉僑文化融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海內外中華兒女于一體,僑鄉僑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價值、傳承發展深深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又自成體系、韻味獨特。
據介紹,近年來,中國在推進僑鄉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比如,海南文昌建立了本市300余處涉僑文物檔案,組織搶救性保護;廈門、汕頭、中山等地一批騎樓建筑群得到了及時修繕保護和開發利用;廣東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云南騰沖和順圖書館、浙江溫州的海外甌越文化傳承基地、福建莆田的僑鄉家風家訓館等一批文博機構相繼建成,大量承載著僑胞歷史記憶的僑批、僑匯、僑刊等得以妥善保存。
但同時,僑鄉僑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大量文化遺產疏于保護,許多具有僑文化特色的物質遺產隨著歲月侵蝕或人為破壞嚴重,非物質遺產面臨失傳消亡的危險。
譚天星表示,當今時代,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僑鄉僑文化建設,為僑鄉人民和廣大僑胞提供豐富的精神給養,樹立起強大的文化自信,構筑中國精神堤壩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