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在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的同時,問題與矛盾的積累越來越多,很多人認識到,熱鬧與繁榮是兩回事。于是,不少人將問題的解決寄希望于市場的調整所帶來的穩定與理性,以為穩定與理性是解決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劑良藥,事實上,在市場行為的每一次交易中,決策判斷的穩定與理性是不可或缺的,但這并沒有改變中國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的局面,這就啟迪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中國藝術品市場底層結構的優化已經成為一個難題與瓶頸。因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沒有一個健康的底層結構,市場就很難良性持續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確到了需要克難攻堅的時候了。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藝術品市場急需突圍,但其突為過程中,突破點不外乎以下四個關鍵點。
一、重視畫廊業的市場基礎地位,把誠信畫廊工作作為中國畫廊業突圍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一個成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是由藝術家、收藏家、畫廊、拍賣行、博覽會、交易平臺、投資者、媒體、批評家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的日常交易中,藝術家——畫廊——收藏家的商業鏈條已經成為一種完善的市場機制。這個生態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遵循這個市場的規則和機制,即以藝術品代理人為主體的藝術企業機制。首先,從藝術品市場交易制度與體系的發展來看,畫廊業、拍賣業、博覽會在藝術品市場交易制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畫廊業是基礎,是一級市場的主體,它對拍賣業和博覽會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個基礎和推進的作用,基礎性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畫廊業是市場定價機制的重要基礎,無論從價值發現角度,還是從價值與價格的關系角度,畫廊業的定價功能在藝術品市場中的作用是基礎的、持續的。第三,畫廊業是藝術品市場繁榮與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畫廊業的繁榮,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就缺少底氣,可持續性發展就會面臨挑戰;第四,畫廊業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與國際藝術品市場中國化的最終落實者;第五,畫廊業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收藏文化的培育者與傳播者,更是藝術品投資者的重要培育窗口。可以說,畫廊業的發展關系到中國藝術品市場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大局。
但在中國,畫廊業作為藝術品市場一級市場的主體性形態,卻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一直處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邊緣位置。畫廊的作用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畫廊業發展的勢頭及作為一級市場的基礎地位及戰略地位始終未能確立,很多時候,只能是游離在藝術品市場核心區域以外畫廊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目前基本的現狀是:專業化水平低,規模小,組織散,發展能力弱,競爭同質化嚴重,人才缺乏,支撐體系缺失(具體見《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2011)》,西沐著,中國書店出版社),中國畫廊業亟需解決能力建設的問題。當下,中國畫廊業面對的最大挑戰不是別的,而是正在經受著交易體系跨界的擠壓、拍賣業強勢蠶食、低水平同質化的消解及新的競爭環境的形成等。可以說,畫廊業的發展困境到了一個必須要突圍的時候了。
畫廊業作為一個幼稚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困境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但關鍵是要有相應的支撐與支持體系。加強畫廊業管理體制與體系的建設,充分認識并重視畫廊行業管理組織地位與作用,是當前文化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基礎性管理工作。要真正發揮好“誠信畫廊”的示范帶動作用。“誠信畫廊”不能一評了之,要在發揮作用上做文章。畫廊作為一級市場的經營主體,在整個藝術品市場鏈條中處于一個尷尬境地,充分發揮畫廊的藝術品市場主體性和基礎性作用最為重要。要培育并壯大這個市場,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稅收、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強化畫廊在市場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門應該加大配套政策的投入,把誠信畫廊作為一項工程來做,而不僅僅是一個項目,讓“誠信畫廊”真正起到示范引導與帶動的作用。誠信畫廊工作要重在規范化、常態化、機制化。中國畫廊業的發展要努力形成統一、高效的體制與體系,進行有效的政策引導。在頂層設計缺失的狀況下,管理體制與體系的整合會面臨很多問題,這時宏觀管理部門有效發揮政策效應至關重要。對畫廊業的發展來講,就是要支持與扶植優秀畫廊的發展,把活動與評選的模式不斷向規范化的認證方向推進發展,并形成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并協同相關部門制定《中國誠信畫廊認定管理辦法》,明確誠信畫廊的地位,明確組織機制及工作機制,落實相應的投入與政策保障支持措施。
二、進一步關注并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的優化與發展,把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平臺化取向作為重要的突破口來抓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少問題是出在交易環節,因此,在交易體系上發掘與發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非常重要。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主要是指:畫廊、拍賣、博覽會、沙龍、私下交易、民間社會市場、網上交易及交易平臺(如文交所)等不同交易體系的不同主體、支撐體系與交易形式等的集合。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藝術品市場交易制度是指建立在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基礎上的藝術品交易秩序與規程,是一種穩定而又被市場認可的交易架構與制度建設。研究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制度,其核心就是要分析與探討藝術品市場資源在不同交易體系中的有效配置,具體到交易體系本身來講,就是關注交易的效率、交易的成本及交易的安全性這三大問題。其中,交易的成本是核心,交易的效率是關鍵,交易的安全是基礎。由于涉及到市場支撐體系,在交易的安全性無法在短期內有所作為的情況下,重點的工作就是通過進一步明確與強化定位來不斷提升交易效率。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制度與體系近來出現了兩大趨勢,一是功能泛化;二是定位的異化。我們講,判斷一個交易制度的好與壞,標準無非有三個:一是看是否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二是看是否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三是看是否有利于推動交易秩序及市場規范的落實。在藝術品市場交易制度及體系的進化發展過程中,要積極支持基于科技進步及新業態發展而出現的創新,因為藝術品市場交易制度及體系也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創新。其中,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平臺化取向是一個重要趨勢。
要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發展的平臺化取向的發展態勢,首先就是要重視藝術品市場交易平臺功能的建設,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以“三公”原則為基礎的平臺化建設是產生交易體系公信力的一個重要保障,更是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誠信機制建設的載體;第二,專業化運營職業化水平使平臺更有效率、更安全;第三平臺化是對接金融與產業支撐交易體系的可靠路徑;第四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平臺化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機制建設的孵化器;第五以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平臺化的點突破,來示范帶動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線與面的突破發展,以點帶線帶面發展。在這里,平臺化的實驗、標示及示范意義,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頂層設計還不確定的的情況下,其現實意義不可忽視。中國藝術金融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克堅攻難發展的一個關鍵,面對越來越活躍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中國藝術品交易平臺化是實現藝術品資產化、藝術品資產金融化發展的有效形式與路徑。平臺化建設主要依賴四個方面的突破與創新:一是要按照“三公”原則構建與打造全國藝術品資產配置統一平臺的公信力,按照科學、專業、職業化的要求構建核心競爭力,提升運營水平與能力;二是積極構建以藝術金融產品多樣化為紐帶的金融體系與全國藝術品資產配置統一平臺進行對接的機制;三是構建與全國藝術品資產配置統一平臺對接,且保障權威有力的藝術品市場產業支撐體系;四是建立資產配置統一中心平臺——區域分中心——區域子平臺——投資客戶為主線的運營體系。
三、以藝術品市場立法為突破口與總抓手,提升中國藝術品交易的綜合治理水平,提高監管水平與監管能力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藝術品市場立法是一切治理與監管的基礎。沒有立法工作的突破,治理與監管就可能更多地是一種“空中表演”。中國藝術品市場是一個自生自發的市場,更多地是依靠民間力量發展起來的,國家在整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作為不大。市場在逐步發展中形成了一些市場體系,如畫廊發展體系、拍賣體系、博覽會體系,還包括一些平臺化交易體系,以及藝術市場的教育培育體系等等。這些市場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通過自生自發的形式逐步建立起來了,但是,在管理層面卻沒有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體制與體系。對藝術品市場而言,沒有一個統一的、有權威的部門來統籌管理與監管,隨著市場發展規模的擴大,問題會不斷增多,面對市場亂象,管理部門將更加無能為力。
管理體系與監管的突破,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要有所作為:第一,努力形成統一、高效的體制與體系。在頂層設計缺失的狀況下,管理體制與體系的整合會面臨很多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缺的是頂層設計,藝術品市場的管理體制及體系建設,沒有頂層設計,談體系、體制的整合僅是一句空話。第二,要發展行業管理組織,強化行業管理職能,使監管、管理的落實有相應的市場通道。第三,市場的立法推進緩慢。市場體制體系和監管要有法治的環境和法治的保障,目前,由于我們藝術品市場立法的緩慢,管理監管缺乏法律法治的保障,所以在今天,我們要從依靠政策轉向依靠法律法規來治理藝術品市場,來推動藝術品交易市場與體系發展轉變,要逐步建立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相互銜接、相互配套的法律體系,把藝術品市場的監管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所以,我們講,以藝術品市場立法為突破口,推動中國藝術品交易的綜合治理過程,明確管理體制,提高監管水平,培育行業管理能力,規范交易秩序,建立市場誠信是極具現實意義的進程。管理與監管需要基礎性的依托條件,其突破口就是市場立法工作。如果沒有立法工作,目前管理體制的狀況下,監管就難以落實。所以,還要發展行業管理組織與體系,培養監管的落腳點就成為一個重點。
四、壯大行業管理職能,發展行業管理體系,近期是重點盡快建立健全行業組織(協會)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展,藝術經濟也在不斷興起,伴隨而來的藝術品產業國際化、經濟化進程的深入,藝術品市場與產業的管理及監管不斷提出。根據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及國際發達國家藝術品行業發展的經驗,在當下,建立中國藝術品行業組織(協會)迫切性也日益顯現。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速度快,社會關注度高,規模成長迅速,在世界藝術品市場的地位迅猛提升并得以鞏固,中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藝術品第一大市場。在國運牽引與巨大消費能力的推動下,大中華圈的文化認同感進一步增強,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與國際藝術品市場中國化進程的推進,北京作為世界藝術品市場中心之一的格局正在不斷地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亞洲藝術品市場整合能力增強為契機,逐步形成以中國香港為前沿、以北京為中心的世界藝術品市場新的增長極在迅速崛起。在藝術品市場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藝術品市場要在全球市場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的呼聲越來越高。
不可回避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擴張并未拉動市場體系及機制發育的根本改觀,中國藝術品市場“抗風險”的能力未能從根本上強化。前些年,火爆發展的局勢雖然曾一度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帶來了繁榮,卻也遺留下了不少問題,尤其是與市場相配套的體系和機制發育畸形與不完善,成為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障礙與瓶頸。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在經歷了幾輪規模拓展之后,市場體系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這種發展在很多情況下還屬于一種市場自發行為或是自組織行為,建立在市場體系基礎之上的市場管理體制與機制的發育一直進展緩慢。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管理體系目前基本形成了國家宣傳與出版部門、文化主管部門、藝術教育及管理部門與機構、中國文聯、輕工業管理系統及全國工商聯古玩行業等多個不同的市場管理體系。但在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管理體制多頭管理,缺乏主導,幾乎造成了誰都管、誰都不管的缺失與空白,從而使藝術品市場更多地依賴民間的力量演進,面對行業發展中的問題,由于缺乏共識及相應的體制支撐,管理部門大多難以深入采取建設性的態度,導致問題及其負面效應的長期積淀,受到社會及傳媒的廣泛詬病,嚴重地制約與阻礙了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行業的形成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專業化協作日益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在藝術品行業管理層面均設有相關行業組織,有效地開展藝術品評估、鑒定、修復、保險、物流、教育等工作。所以,逐步建立適應行業管理的行業組織形式,既是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趨勢,也是當前調整、整合中國藝術品行業管理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我們在理論上與實際上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藝術品市場的管理體制的基本架構,概括的說主要分為三個層面:“政府——行業組織——市場”。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是行業組織發展緩慢,急需用市場及產業化的理念去發展與管理藝術品市場。藝術品市場行業管理的缺位,導致政府的管理職能不能落實,市場管理定位不清晰。表現在市場上就是自律、監督與誠信管理的缺失,阻礙市場發展的瓶頸問題長期得不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