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秋拍的結果基本達到我們的預期,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宣傳推廣外,還有藏家和媒體對這些歷史檔案的重視。商業之外還能達到社會效應,是這次拍賣最大的成就。從拍賣公司角度,我們做的已經超過常規的手段和常規的目標。
藝術品拍賣,賣的是文化產品,是文化的載體,所以我們需要在各個環節呈現文化載體的內涵。出版圖錄環節需要更有文化信息含量,不僅僅像以前一樣把拍品圖片往書上一放,還應該挖掘拍品的歷史和背景,并且在展覽中再現,使收藏者對藝術品有更充分的了解。我們還可以運用其他重要手段,視頻、話劇、研討活動,都是相關思路的體現。當然,核心不是手段,而是理念如何看待藝術品。
我們不能單單從藝術的角度去看待藝術品,而應該從文化的角度。什么是文化?現在舉國上下都在談“文化復興”,文化的概念都可以蓋一座樓了,但還是不能完全說清楚。我認為首先要使用分析法,解析哪些是藝術本身的,哪些是藝術之外的,包括藝術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牽涉的其他重要藝術家、歷史人物、重要事件的關聯,以及其承載的社會價值觀、時代的審美風向變化等重要的社會含義。把這些拆開來看,可以從藝術品中發現更豐富的立體的意義。文化是具體的可以感知和了解的概念。一是把文化內涵通過分析法全面地呈現出來。二是要做一件有格調的事情,把文化中博大、厚重、精致、高標準、美好的東西找到并且表現出來。就像我們制作圖錄的時候,每個細節都要盡量去實現這種感覺。這就是我們理解文化的方法路徑。
有的人認為,“過云樓”的估價高,所以花那么大陣仗去推廣,值得。而對于這次梁啟超歷史檔案是不是值得這么大力度推廣,確實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我并不認為這是炒作或過度營銷,恰恰因為它的估值沒那么高,所以需要花更大的陣仗去做因為我們不僅僅是從價格去考量拍品,否則才真的是功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