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自古就擔負著南北通衢、協同區域發展的重大使命。如今,大運河又給了沿線城市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
這是一個世界運河沿岸城市以及關注研究運河的學者專家們共同關注的論壇。去年10月,首屆論壇在杭州舉辦,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運河人前來參加。
昨天,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又一次在杭舉辦,集合了法國米迪運河代表;河北滄州、山東棗莊、江蘇無錫等京杭大運河沿岸各城市代表以及國內外運河研究專家。
中國大運河是中國國家文化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指示。“中國大運河文化帶構建”也是本次論壇的主題。論壇與會專家代表梳理了大運河文化發展脈絡,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地探討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開發,共同推動大運河的可持續發展。
運河文化帶建設,保護為先 杭州模式獲專家認同。
前天,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徐和建到達杭州后,去運河邊走了走,到了昨天論壇的“京杭對話”環節上,便對運河杭州段的開發贊不絕口:“杭州的運河保護、利用、發展都做得很好,有很多先進的經驗。”他表示,北京這樣的空間也很大,歡迎浙江杭州,以及沿線各省市區來看看。
前天,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徐和建到達杭州后,去運河邊走了走,到了昨天論壇的“京杭對話”環節上,便對運河杭州段的開發贊不絕口:“杭州的運河保護、利用、發展都做得很好,有很多先進的經驗。”他表示,北京這樣的空間也很大,歡迎浙江杭州,以及沿線各省市區來看看。
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總撰稿人張謹對運河杭州段的認同,來自于杭州對大運河的保護:“杭州無論是從事遺產保護還是商業開發,都能理解并遵守遺產保護的原則。”
昨天的論壇演講環節,有不少干貨。
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就“大運河文化帶的背景與意義”做了主題演講,他提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根本性原則,就是敬畏為先,保護為先。大運河文化帶的文化內核不能拋棄。”
在這個方面,杭州一直做得很好。“我們應該秉承總書記講的,首先是保護,再是傳承,最后是利用。”杭州運河集團董事長高小輝現場總結了運河保護開發的幾點杭州經驗:首先就是要有高水平的總體規劃。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綜合管理規劃、運河兩岸的城市景觀規劃等,既很好地提升了運河邊的風景樣貌,同時還做到了對歷史文化建筑的留存和保護。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有相關法規。杭州市出臺了《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從法律法規上對運河的保護進行保障。其次是企業的主導,運河沿線四個城區,如果沒有一個強的開發實體,標準不一樣,節奏也會有問題。運河集團的成立,實現了跨行政區域的聯動效果。
國內運河沿岸城市手牽手
省內運河城市互聯互通發展
“現在我們說,杭州是一個互聯網之都,其實在古代,大運河貫通南北,中國大地上的五大水系都聯系起來,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張互聯網水系。運河本身就是互聯互通的。”杭州運河集團副總經理張耀良說。
確實,京杭大運河保存著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同時也是中國的文化長廊和百科全書,并帶動運河兩岸日漸繁榮,先后興起了20多座繁華的都市。現在,如何保護利用大運河的文化、產業資源,如何讓古老的運河煥發青春,運河沿岸城市的“手牽手”,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次論壇發起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產業聯盟倡議,來自全國的30多座城市將通力合作,共建運河文化帶。
大運河申遺文本總撰稿人張謹認為,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強運河沿線城市在大運河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加快中國大運河文化走向國際的步伐。“杭州可以在這方面輸出它的經驗,大家共同交流,然后共同提升甚至共享很多資源,包括資金、經驗、人才的資源,帶動全線的發展。
另外,論壇上還成立了”浙江省運河城市協作體“,浙江省的五個運河城市——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將共同參與,打造一個交流、合作、資本的平臺。在這個合作組織成立后,五個城市將形成合力,在資源的交流互通、規劃設計、運營托管等方面共同合作發展,實現資源、信息、產業、資本等方面的逐步互聯互通。
”在牽頭交流互通方面,大運河杭州段有著深深的責任感。杭州作為京杭大運河的末端、浙東運河的開端,有理由、有義務在文化帶建設當中跟全國所有的沿運河城市一起,做好這個大文章。“杭州運河集團副總經理張耀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