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包容、開放、融合的特性,需要我們大胸懷、大格局、大合力來傳承和保護利用,既要政府的領導和推動,也要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既要沿線城市的互聯互通,也要世界運河城市的互動共享。”12月2日,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席朱民陽在于杭州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上如是表示。

圖為朱民陽在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上致辭 張茵 攝
本次論壇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構建”為主題,廣邀來自國內外運河研究專家和中國大運河沿岸城市代表梳理大運河文化發展脈絡,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地探討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開發,共同推動大運河的可持續發展。
朱民陽表示,縱觀世界,各大運河水文化都源遠流長,水景觀獨具特色,但在保護世界遺產、防止過渡開發方面也都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需要世界運河城市共同探討治理良方,需要中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此背景下,WCCO于2009年成立,該組織是一個由世界各國運河城市和相關經濟文化機構自愿結成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現在有國內外會員100多個,分布在亞洲、歐洲、非洲、美洲。
“WCCO集中運河城市的集體智慧,提供運河城市解決方案。”朱民陽介紹,當前國際非政府組織是全球治理、提升軟實力的重要力量,WCCO具有國際性的文化特點,將努力在世界運河城市合作上當好“使者”,搭建機制性的交流平臺,分享遺產保護、環境治理方面的成功案例。
與此同時,WCCO也將在世界運河保護利用上當好“行者”,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和合作,治理研究痛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方案;在世界運河可持續發展上當好“歌者”,與各界各國的運河組織密切聯系,開展運河文化的傳播,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集聚更多的世界目光,匯聚更多的全球智慧。
“這次會議在大運河文化帶共建方面提出討論,這是大運河新起點上的再一次的起點,也一定能取得豐碩的成功。”朱民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