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如何從傳統(tǒng)的文化中挖掘中國的民族優(yōu)秀的特性并且把這些優(yōu)秀的特性講給外國受眾聽,孟廣祿認為:“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一帶一路’,我覺得其實就是一條船,大家一塊坐上去,開辟一條新的道路。我們最近也排了一出戲叫《鄭和下西洋》,就是唱響‘一帶一路’,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社會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有知己,世界才會有光明和陽光。我也希望我們的國家會吸收別的國家的文化發(fā)展成果。我們文藝人,都有責任把中國文化傳下去,一代一代地發(fā)揚光大,更好地唱響中國主旋律。”
“這次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文藝工作者非常振奮,我想第一個百年目標馬上就要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目標一定會達到。”他補充道。
劉玉珠也談到:“‘一帶一路’是偉大的倡議,它是惠及沿線各國乃至于世界的,而不是單單為了中國自身利益。這個倡議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主要要靠文化,要靠交流,各國歷史、宗教、文化、社會制度不同,相互之間的了解和溝通是特別重要的,而文化正好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相互的交流,對別國的文化了解才能產(chǎn)生尊重,產(chǎn)生了尊重才能產(chǎn)生學習和借鑒的作用。而在這方面,特別是從文物的角度、文化遺產(chǎn)的角度來講,這方面的作用應該是先行的。”
“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我們和沿線多個國家開展了15個境外聯(lián)合考古項目,對5個沿線國家進行了文物修復方面的援助,而且這些援助的資金額都是上億元的,這主要就是為了保護別國文化,加強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劉玉珠接著說,比如我們在柬埔寨、尼泊爾、緬甸等開展了震后文物援助,同時我們國家文物局每年組織上百場國際間的展覽合作與交流。通過對各國歷史的了解、文化的了解,才能產(chǎn)生學習和尊重,才能消除一些誤會,在這方面文物、文化遺產(chǎn)的作用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