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中國大運河是中國國家文化名片和世界文化遺產。12月2日,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在運河城市杭州開幕。對于這部中國的“大地史詩”,旅游和風景園林專家、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原河長張建庭認為,近年來,杭州堅持對運河的保護和利用,早決策、早規(guī)劃、早行動,完整地展現(xiàn)了運河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風貌。
“運河見證著杭州的成長與變遷,奠定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榮了城市經濟,豐富了城市文化。”張建庭表示,大運河凝聚了諸多領域的寶貴信息,尤其是文化作為大運河的靈魂,更是需要加以保護和利用。
“有效保護是積極利用的前提。”張建庭表示,對于大運河,第一位一定是保護。如果沒有保護,利用和傳承便沒有根基,因此一定要做到早決策、早規(guī)劃、早行動。
從2000年起,杭州對于運河的保護便已提上日程,2013年,杭州更是在實施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工程中,進一步提出了“三大目標”,即“還河于民”“申報世遺”“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
“目前杭州基本完成了‘還河于民’、‘申報世遺’等階段性歷史任務,為‘造世界級旅游產品’奠定了基礎。”張建庭說。
張建庭介紹,“還河于民”顯著改善了民生。截至2016年底,杭州累計投資320億元人民幣,完成三大歷史街區(qū)、富義倉、拱宸橋等一大批歷史文脈點的保護整治,建設沿岸公園130萬平方米和游步道23公里,治理和提升水質,實施河長負責制,基本貫通全線風景等,成為市民、游客十分喜愛的休閑健身、群眾娛樂的公共文化休閑長廊。而在2014年,運河申遺成功,打響了品牌,提高了影響力,為世界了解大運河、了解杭州和沿岸城市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這三大工程是對運河保護和利用最佳生動實踐。”張建庭說,在這兩者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發(fā)掘大運河的文化內涵,形成文旅融合區(qū)。
“運河還沒有真正成為世界級旅游產品,還在不斷地努力的打造過程中,下一步就是要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進一步提升城市國際化。”張建庭說。
據悉,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杭州市運河集團、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杭州運河集團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執(zhí)行,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杭州市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支持,該論壇旨在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地探討大運河文化帶的構建,共同推動大運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