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民營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已然成為一個標桿。這座收藏家馬未都耗盡數十年心血打造的博物館,依靠全新的管理模式和運營理念,在市場化浪潮中堅強地存活著。在馬未都看來,民營博物館發展除了離不開政策扶植之外,還應該努力打造品牌,通過對外輸出品牌和管理,爭取生存空間。此外,民營博物館要加強自律,讓展品和管理走上正規化。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社會、同業的最終認可。
商報:您一直強調觀復博物館要進行品牌建設,在您的規劃中,品牌建設的內容有哪些?怎樣通過有效的管理,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品牌?
馬未都:品牌建設分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博物館的內在品質,觀復博物館每天大量的參觀者和參觀留言,就是博物館品質的一個側影。第二個方面是宣傳,所謂的宣傳并不是簡單地讓大家知道你來過這里,而是希望參觀者能夠告訴別人,我在這里看到了什么,我還希望看到什么,這是觀復博物館比較在意的。
此外,品牌建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管理。除了內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博物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品牌的建構和營銷上。這就好比開餐館,不是說你把餐館建得富麗堂皇就行,菜好不好吃才是根本。博物館品牌建設也是一種口碑營銷,通過觀眾口口相傳,才能讓品牌最終建立。
商報:觀復博物館目前已有三家地方館,但每個地方館在主題和運營模式上各不相同,您提出博物館走出去更多的是一種品牌和管理的輸出,這種輸出我們應該如何操作?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走出去的模式分好幾種。比如觀復博物館哈爾濱館就是哈爾濱市政府全資擁有的,我們僅僅是輸送了品牌和管理。這座博物館以漁獵文化為主、以游牧文化為輔;以瓷器為主、以金銀玉木器等遼金元清時期的文物為輔。我們希望達到這樣一個效果,那就是如果你想看到最權威、最完整的游牧文化展示,你就必須要到觀復博物館哈爾濱館來。
觀復博物館在每個地方的模式都是因地制宜。這樣的模式甚至能夠形成一條旅游線路,吸引觀眾把所有觀復博物館都看一遍。如果條件成熟,甚至可以形成聯票,你只需要買一張票就能看遍全國所有觀復博物館。
但可以看到,作為品牌輸出的模式,所有的博物館的命名都為“觀復博物館某某館”。“觀復博物館”就是一個品牌。未來博物館的生存靠品牌,我希望將來還能做到為國家的一些博物館做管理,就好比有些地方博物館可能覺得財政困難經營不下去,但我們認為在現有財政條件下,能夠通過輸出品牌和管理的模式,讓博物館重新煥發生機,那就去操作。
商報:很多人都關心觀復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于哪兒?到底能不能維持博物館的正常運轉?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早就進入了良性運轉狀態。我們的資金來源有三大塊。第一塊是傳統的門票收入;第二塊是各種服務性收入;第三塊就是品牌輸出,這就包括了像在北京后海地區的觀復博物館商店,我們開發了特色品牌商品進行銷售。還有就是品牌和管理輸出的收入,例如我們打造觀復博物館哈爾濱館,當地政府是要付費請我們運營管理的。
商報:您曾經提到民營博物館缺乏身份的認同,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馬未都:很多民營博物館不被業內認同,不被觀眾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民辦博物館缺乏自律。至少我看到的正規民營博物館少之又少。所謂正規有兩種,一種是博物館的展品正規,一種是博物館的行政管理正規,這兩條缺一不可。現在“博物館”名稱的使用幾乎沒有限制,比如一些很新的工藝品展館也叫博物館,這就不合適;還有一些所謂的博物館就有幾件文物,頂多稱之為藝術館。在管理方面,有些博物館就是家族式松散管理,基本上沒有正規管理可言,這些都阻礙著民營博物館的規范化,自然也就難以得到身份認同。
要想規范民營博物館,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起來,必須對博物館的申請、承辦、管理、運營嚴格把關。現在很多人都是打著博物館的幌子搞商業,有些所謂的博物館就是一場藝術展覽,展品隨意買賣,這些是要被嚴格禁止的。
商報:您認為博物館應該建立怎樣的制度體系,才能保證健康穩定地運營?
馬未都:博物館理事會制度能夠讓博物館健康生存下去。理事會制度是由多位理事共同組成,理事可以更替,人可以改變,但制度本身不變。中國很多企業第一代領導離開以后,整個企業都會垮掉,就是因為企業建立在個人基礎上,沒有建立在制度基礎上,我希望未來的民營博物館是依靠制度來運營。
觀復博物館最好的狀態是:我完全離開了這個博物館,好長時間不去了,但每去一次,都能發現博物館變得更好。如果做到這一點,我覺得為觀復博物館奮斗這么些年也值得。但如果我的離開讓觀復博物館從此坍塌,那我還不如今天就關了它。
商報:觀復博物館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馬未都:我們現在特別希望在北京找到一塊合適的土地,能夠為觀復博物館建設一座更好的場館,離地鐵近一點,方便觀眾參觀。如今有些觀復博物館的地方館都建設得比北京的觀復博物館好。這事需要政府的推動,已經五六年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是我的一個遺憾。
也是因為場地限制,觀復博物館除了一些固定的展覽之外,不能辦更多臨時性的展覽。如果以后場館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我們的臨時展覽會越來越多,就能讓人欣賞到更多精美的藝術品,文化才能得到推廣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