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中國紅色文化景點了解歷史,一些國外留學生也把它選作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但其保護情況卻常常令人擔憂。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朱和平呼吁,只有對紅色文化遺址進行成區連片的保護,才能讓其“講”好“中國故事”。
“來我們學院的留學生,前一兩個月會吃烤鴨、爬長城、逛商場,感受中國經濟的繁榮。但很快就會問我‘中國如何在短短幾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朱和平這樣回答他們,“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故事里,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也有紅色文化的基因。你想知道答案,應該先去韶山、一大會址等,除此還有很多的紅色文化遺址都要去了解感受。”
朱和平說,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不僅要搞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還要提高文化軟實力。“既要做一個創新型的制造業強國,也應該成為一個文化強國。”
近幾年,中國各級政府非常重視紅色遺址的保護和紅色文化的宣傳,去紅色旅游景點參觀的年輕游客比例、自費旅游的比例都在增加。朱和平說,“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紅色旅游景點值得看,中國故事講得精彩。”
與此同時,朱和平也對目前紅色遺址的保護表示了擔憂。他說,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紅色遺址淹沒其中。如果不能原汁原味地保持當年的風貌,那么它所起的宣傳教育作用就淡化了。“但僅僅保護紅色遺址是不夠的,應該成區連片進行保護,納入當地總體建設發展規劃。同時,還要做好進一步的挖掘、宣傳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