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你和中國人說黃花梨,每個人都會很茫然。我小時候知道的有名的梨是山東的煙臺梨、萊陽梨,前者綿后者酥,因為爹是山東人,說起山東梨來永遠贊不絕口;我從小生在北京,知道北京的京白梨、大鴨梨,京白梨有異香,大鴨梨汁水甜。
黃花梨作為木頭之名在社會上獲得認知是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之后,此書1985年面世,進入21世紀才讓社會廣泛知曉。黃花梨作為明清兩代最后優良的用材,開始也不叫黃花梨,叫花櫚。清中期后花櫚告罄,以次充好的新花梨、老花梨出現,迫使花櫚改名黃花梨,沿用至今。
黃花梨的名字極富文學美感,有色有香有味,后世很難另取名代之。后來商家細分的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還有現在的非洲黃花梨、大葉黃花梨,都在借用或透支古老黃花梨的信譽。
前不久的越南之行看見許多黃花梨(MAI DOU LAI越南文)和紅木( XA CU越南文)的參天大樹,大都高30米以上,徑粗1.5米,十分壯觀,我與許多大樹合影,以表示對此類木材的尊重之情。明清黃花梨家具中,我見過有獨板寬70厘米以上者,長超過4米的,當時不能想見樹貌,今日遇之,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中國人自古至今奉若神明的黃花梨,在河內、在順化都是路樹,很多都是編了號,負責到人,防止盜伐;是樹之幸?還是樹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