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盡管廈門藝術品春拍遭遇“倒春寒”,但部分閩籍字畫藝術品的價格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上漲,有的甚至在一年內飆漲5倍,這也迅速引來“炒作”、“坐莊”等質疑。記者昨日多方走訪發現,當前廈門的確出現了一批炒家,他們集結資金,試圖炒作一批閩籍藝術家的作品,借此牟利。
無論什么投資品,一年里價格能夠翻番,就是非常不錯的“牛市”行情。何況,一年內價格狂飆5倍,這完全是典型的“瘋牛”行情了。難道今年的藝術品投資市場,是一個“大牛市”?
藝術品市場,我們將其稱為投資市場也好,投機市場也罷,都是需要一個行情背景的。從今年全國性的藝術品市場來看,總體的“熊市”特征很明顯:價格不斷走低,尤其是全國性大家的作品,總體成交價下降了20%———40%,實在“熊”得名符其實;廈門的行情也不例外:今年春拍以來,藝術品慘遭“倒春寒”,成交量與成交價雙雙下滑,“熊態”畢露。
因此,部分閩籍字畫藝術品的價格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上漲,跟全國性的藝術品行情,包括廈門的藝術品行情大相徑庭,呈現出一幅非常誘人的“冬天里的春天”與“局部牛市”,而且價格常常超出了那些名家大家的作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他們的藝術水平來了個一飛沖天?是他們價值被嚴重低估?顯然都不是,因為沒有證據證明這一切。可見在全國藝術品與整個廈門藝術品都是“熊氣籠罩”的時候,部分閩籍字畫藝術品的行情卻出現了一枝獨秀的情況來看,無疑就是一些炒家的刻意炒作。
炒家最希望看到的當然就是投機市場的行情火爆,在一個又一個的熱點中跳來跳去,以謀取暴利。一旦沒有了熱點,他們賺錢的機會也就不復存在。因此,當市場處于休眠期或者“能途漫漫”,沒有熱點可以炒作的時候,他們必然要想方設法尋找熱點,如果找不到,那就努力去發掘“價值洼地”,制造熱點,而且搞得越熱,跟風的人越多,當然是越好。無論“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等等,還是其它被炒得天翻地覆的東西,那一樣不是炒家刻意炒作惹的禍?只有狠狠炒起來,大量跟風者紛紛跟進,他們的目的才可以輕易達到,在不明就里者的跟風中賺得盆滿缽滿。而那些跟風者一般就只能被他們深套其中,損失慘重,去慢慢體味“炒作有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