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民收藏熱潮,在收藏品鑒定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單位參與進來,追求著收藏領域藏品鑒定話語權,其中濫竽充數者有之,渾水摸魚者有之。為了深入了解這個項目,中國文物網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藝術品鑒定與評估委員會主任劉育麟。
中國文物網:什么是古陶瓷老化痕跡?這個項目的鑒定方法是怎樣的?
劉育麟:所謂古陶瓷老化痕跡就是古陶瓷在經過成百上千年之后,不管是在水下,空氣中還是土壤里都會在瓷器上留下老化痕跡,這種痕跡就是自然老化痕跡,是跟人為做舊痕跡相對而言的。
古陶瓷老化痕跡國家鑒定標準的鑒定方法是將公安、刑偵的痕跡鑒定引用到陶瓷鑒定上來,是傳統目鑒與科技鑒定相結合的一個方法。
中國文物網:現在一些人為做舊的痕跡主要是通過什么手段?跟自然形成的痕跡有什么區別?
劉育麟:現在人為做舊主要是通過化學藥品進行腐蝕,打磨等方法,但這些痕跡跟自然老化痕跡是有區別的,老化氣泡,破口氣泡等都有區別,人為做舊痕跡在顏色上趨于一致,自然老化痕跡破口氣泡有過度顏色,破口氣泡里面有陳腐的有機物,而人為做舊的破口氣泡里面有的沒有污垢,有污垢也是物質單一。
中國文物網:作為您個人來講,您為什么會想去建立這樣的一個標準,您建立這樣一個標準的目的是什么?
劉育麟:我自己搞收藏10幾年,主要是做老瓷器,其中有很多教訓。第一階段買很多仿品,交了很多學費;第二階段,收藏的檔次比較低,主要是一些瓷片和不完整的瓷器;第三個階段,眼界提高了,鑒別能力也提高了,在鑒定上交了不少學費,上了不少當。
我身邊朋友與我的經歷都差不多,這就使得自己意識到需要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也需要一個科學的、有效的、簡便易行的鑒定辦法,這也是自己搞這個古陶瓷國家鑒定標準的一個初衷。
而且現在收藏亂象叢生,也需要這樣一個標準去規范,去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文物網:您剛提到收藏亂象,就您看來造成這種收藏亂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劉育麟:就是鑒定無統一標準。傳統眼學鑒定結果會不一樣,科學鑒定也會不一樣,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就是收藏亂象之源。
中國文物網:為什么“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藝術品鑒定與評估委員”會從事文物鑒定標準項目的研究?
劉育麟:中央提出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鑒定方面也不必非得是文物部門一家的責任,一個學術部門,科研部門,包括每一個藏家都有義務為解決陶瓷的鑒定問題做出貢獻。
中國文物網:“國家鑒定標準”應該怎樣理解?
劉育麟:我們希望研究完申報到國家有關部門,像國家文物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希望能夠成為一個行之有效的統一的國家鑒定標準。
中國文物網:您認為“國家鑒定標準”這個項目的建立將會遇到有那些挑戰?對于“國家鑒定標準項目”您希望達到怎么樣的目標?
劉育麟:會遇到傳統觀念和鑒定界不同利益群體的挑戰。傳統鑒定方法還有很多市場,很多藏家還是相信傳統的鑒定方法,“國家鑒定標準項目”是科鑒和目鑒相結合,這種結合就會面臨傳統目鑒的一個挑戰;鑒定界散亂的不同利益群體也將會是“國家鑒定標準項目”建立的一個挑戰,在你說對、我說不對的鑒定市場中,一個統一的鑒定標準會影響到很多群體的利益。
我希望“古陶瓷老化痕跡國家鑒定標準”的建立能有利于文物保護、有利于大眾收藏,能夠解決收藏界的亂象問題;同時,通過這個研究能將目鑒和科鑒有效結合,找到一個有效、簡便、易行的辦法,解決現在鑒定沒有統一標準的問題,維護藏家利益,推動大眾收藏健康有序的發展。

劉育麟簡介:
1949年出生,河北省三河市人,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副會長、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主任、“古陶瓷老化痕跡國家鑒定標準科研項目組委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第三屆理事、全國千縣工程辦公室副主任、國珍府文物鑒定(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