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歲的石勝蘭向記者透露,12歲那年,自己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不慎從近百米懸崖上滾下去,雖然搶救回生命,但最終高位截癱落下殘疾。“開始的時候就是一直癱瘓在家,不知道自己今后怎么辦,沒有一個謀生的技能。后來想自己手能動,就想怎樣用雙手去做點什么,掙點錢補貼家用。”從鬼門關走了一遭的石勝蘭開始為自己的將來打算。
2007年,石勝蘭偶然看到一家店的店員正在蜀繡創作,一下就被迷住了。后來,拜在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單大瓊的門下,從此開始摸索蜀繡傳統工藝。石勝蘭說,“別人能夠繡好,我希望我也能夠,所以當時學習的時候,盡管腳的緣故不能站起來看到掛在墻上的作品是如何繡的,但自己還是不放棄,仔細琢磨、慢慢專研。”
據悉,在中國四大名繡中,蜀繡經歷數千年悠久歷史,擁有132種針法,獨具80余道衣錦線。2006年,“蜀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石勝蘭的作品既有蜀繡的傳統,又有現代美術特點,以幾何形、塊、點、線、面組合,形成色彩明快、風格粗獷的特色。
如今,石勝蘭的蜀繡技藝越發成熟起來,她在刺繡實踐中吸取當地文化的特點,將蜀繡與奉節白帝城瞿塘峽秀麗風景結合起來,用傳統的刺繡展現出悠久的三國歷史文化。《絕美三峽》、《夔門紅葉》等作品曾獲省市級工藝美術展覽會金銀獎,《白帝雄姿》作品曾獲國際藝術精品展國家級“工匠杯”金獎。現在她的一幅蜀繡作品最高能賣出上萬元的價格。
“雖然我們是殘疾人,但是我們要堅持。要比平常人超過一倍、甚至幾倍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完成夢想。”石勝蘭對蜀繡有著特殊的情懷,她說:“蜀繡就是我的第二雙腿,也是我的第二次生命,它給了我陽光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