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黛姮,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師從梁思成。從2009年開始,她帶領80多位研究人員開始了圓明園的數字修復工程,借助數字技術,重新“恢復”圓明園的原貌。
我們曾經搞過一次網上調查,叫“我說圓明園”。結果90%的人就說兩句話,第一句:圓明園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二句:圓明園是帝王驕奢淫逸的場所。這第二句話就非常成問題:是不是帝王驕奢淫逸的場所?我們感覺到,五個皇帝都在這里臨朝理政——雍正、乾隆、道光、嘉慶、咸豐,這五朝皇帝是不是在那里驕奢淫逸了呢?
開始的時候我是搞建筑歷史的,大學一畢業就給我分配到建筑歷史教研室。但是當時我的同學都到了第一線,都去搞建筑設計。可是我要搞歷史,我簡直不知道怎么搞。難道是讀古書嗎?整天看古人著作能夠搞歷史嗎?我當時也不太明白。
我的導師是梁思成教授,他帶著我們去搞科研。他就說了一句話:
讀跋千篇,不如得原畫一瞥。……秉斯旨研究建筑,始庶幾得其門徑。
這是講古畫的。“讀跋千篇”是講畫有很多人寫跋,“不如得原畫一瞥”是說不如你看看原畫。“秉斯旨研究建筑,始庶幾得其門徑”就是說我們要理論聯系實際地去搞建筑史的研究。
當時他帶著我們搞一部古書的研究,就是《營造法式》。《營造法式》的東西大家都覺得很生疏,很多語言根本看不懂。梁思成先生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是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上學的時候,當時是梁啟超先生給他寄到美國去了。他說哎呀,這本書講的話我幾乎不懂,是天書一樣。所以他想回去以后好好地把這本書研究研究。
他回國以后,先是辦了東北大學建筑系。后來由于日本人占領東北,東北大學就撤銷了。他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
中國營造學社的創始人是一位老先生,叫朱啟鈐。朱啟鈐老先生是因為看到了《營造法式》這本書,就決定說我要辦一個學社專門研究這本書。所以就聘請了從國外回來的梁思成先生,還有從日本回來的劉敦楨先生,這兩位留學的高材生來參加他的營造學社。
營造學社就是從尋找中國古建筑開始,然后進入了研究工作。由于這樣一個原因,所以我們搞建筑史,說實在的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
后來搞了若干年以后,發現有很多古建筑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比如有時候你遇到的是一個遺址,或者遇到的是一個你根本看不見的東西,像圓明園就是這樣一個東西。
每逢講起圓明園,大家都會知道維克多·雨果,當時這個大作家把圓明園的性質給說了一下: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就叫圓明園。
……理想,產生了歐洲的藝術,
……幻想,產生了東方藝術。
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帕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于此。……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一個強盜放火。
所以雨果在中國非常弱小的狀態下,替我們發出了正義的呼聲。我看到一些文獻記載,當時也不僅僅是雨果一個人,法國的報紙上也登載了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的事情,也有很多法國民眾反對他們這樣做。
但是畢竟我們的圓明園被燒毀了。圓明園燒毀了以后,遺址就變成了一片廢墟。
圓明園在北京老城區西北郊十公里左右的位置。整個建設,前后經過了150年的時間。最初它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皇家園林,只是一個皇子的私家花園。這個皇子就是胤禎,也就是后來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以后開始大規模地建設,形成了皇家園林。
以上來自部分節選,板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