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書畫領域,有一位“匠人”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踐行至今。他就是李可染大師的弟子、著名書法家李思衡。
李思衡自幼酷愛書法,后得李可染大師親授,手摹心追,獲益頗豐,成為李可染老師的書法弟子。上世紀40年代之前,李可染自創“醬當體”。因舊時醬園招牌上工匠所寫的大字多是筆畫粗重平實,線條缺少韻味和變化,即近于“橫平豎直”的一種極其刻板的書體。李可染先生曾說:“字體削瘦容易,豐厚難。就像人的肢體,要有骨力、有彈性、蒼而潤。瘦筆只見骨頭,比較容易,若在豐厚之中見出筋力就好了。豐厚比瘦削好,傳世多顏字是有道理的,顏字有廟堂之氣。”李思衡沿襲李可染書法風格,雄厚蒼勁、氣韻生動、意趣酣暢、體勢跌宕,與此同時又多了些許當代書風的變化。
李思衡曾經為中央電視臺題寫了《中國報道》、《三峽備忘錄》等大型片頭,不僅如此,他還為北京奧運會題寫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宣傳主題詞,為上海世博組委會題寫《世博傳奇》和《看世博 知世界》,并為“愛國華僑、世博之父”美國亞洲協會主席蔣一成先生題寫了“世博之父”等作品。他的作品流傳遍布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將“李式書風”送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