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拿奇葩說中的一個辯題問朱偉,奇葩村有一口愚人井,喝了井水的人都會變得意識錯亂,顛倒黑白,所有的人都喝了,你喝不喝?朱偉說,我一定不喝,我要做那個愚人村的清醒者。那你怎么生活呀,他說,每天對著我的這些村民們傻樂,哈哈。這個簡單的回答似乎是一種玩笑,但是這個傻樂的答案讓我也不禁笑了起來。實際上這個問題沒有正確或者錯誤的答案,這個答案恰是反應朱偉的倔強、執著甚至是勇敢以及骨子里的幽默和自信。
朱偉是中國最重要的當代水墨藝術家之一,每年在國際上都會個展、群展,其市場表現熱度一直保持在在世當代水墨藝術家排行榜的前列。而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一方面是看上去玩世不恭的態度、話語里的幽默感和反諷,另一面卻是對待作品時嚴謹細致地完成畫中的一筆一劃、思考藝術和社會問題的獨特角度。這種亦莊亦諧的、既司空見慣又十分珍貴的性格,恰恰成就了這么一位非常特別的藝術家。
朱偉一直強調作為藝術家,作品要反映社會現實,作品必須源自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他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這些年夏天的裝扮是光頭、T恤、布鞋,冬天是光頭、雙肩包、軍棉襖,他說穿著這些是最舒服的,這個打扮和北京最普通的大哥、小弟們并無差異,小時候家住北京石景山的首鋼宿舍,在軍藝讀書并在部隊從事藝術創作,離開部隊成為獨立藝術家,在2000年左右創作高峰期,他忽然暫停了自己的繪畫創作,用他的話說,“玩了好幾年”之后帶著思考開始了新系列的創作。
批評家魯虹認為,朱偉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在的創作大致分成90年代、2000年-2007年、2012年至今三大階段,一共創作了《北京故事》系列、《甜蜜的生活》系列、《中國日記》系列、《水墨課徒研究》系列與《開春圖》系列等優秀作品。他在獨創了將熟宣紙做舊的手法時,還成功地創造了光頭男(軍)人、大紅帷幕、五角星、格子窗、芭蕉葉等具有個人特點的藝術符號。毫無疑問,這是新的藝術題材與新的感受——包括“社會主義經驗”進入傳統工筆畫程式,繼而對其進行改造的過程,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

朱偉《人物研究之一No.1》水墨設色紙本123x123cm 2012
“虛擬的焦點”朱偉1987-2017個展在2017年08月26日至10月26日在印尼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三十多件作品,主要包括水墨作品和三組雕塑作品,作品創作時間跨度將近30年。在展覽期間,朱偉與雅昌藝術網進行了一次對談,從知識分子批判式的思考和討論開始,他關心國內外政治經濟局勢,因為這是社會發展內核的動力問題;他關心當代中國優秀傳統丟失的焦慮,因為社會文明中必須解決傳承問題。更重要的他又一次深度批判地方式談到了中國當代水墨今天國際處境,尤其是水墨繪畫輻射半徑不超過亞洲的觀點拓展了我們對于水墨國際化進程的思考。

朱偉《水墨研究課徒系列No.21》 水墨設色紙本65×55cm 2017年
雅昌藝術網謝慕(下文簡稱雅昌藝術網):當代水墨創作現狀你怎么看?
藝術家朱偉(下文簡稱朱偉):現在大量當代水墨作品是滿足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欣賞趣味、環境裝飾的需求,沒到審美層面,也沒有在往當代的層面發展。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收藏家沒有提出要求,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當代水墨的藝術家沒在當代藝術圈中混過,不了解當代藝術的發展進程,水墨畫不可能以舊的價值觀解決當代路上遇到的新問題。前幾年新水墨中的很多作品只是滿足了大家生活上的一個趣味,滿足一個審美的初級需求,達不到當代藝術的程度。當然,如果創作了特別實驗的、先鋒的水墨作品往往不受到藏家和公眾的關注和理解,很多藝術家不得不還保持傳統所應有的面貌。 現有的當代水墨作品為了能滿足大家裝飾的需求,但不是審美上的需求,這個和水墨畫的歷史形成和價值觀有關,符合亞洲的封建審美,是封建社會的一個標志,不代表當代的價值觀。
水墨畫的現狀和清末民初能找齊就不錯。1911年辛亥革命后西方歐美資本主義思想大量涌入,與此同時汽車洋房酒吧歌廳說洋文吃洋飯穿西裝,資本主義腐朽的生活方式被民眾所欣賞,中國畫伴隨著廢除科舉包辦婚姻反對婦女裹小腳等等新生活運動開始進行改良。當時的藝術家們基本上都是畫丹青水墨的,畫油畫的僅限郎世寧王至誠艾啟蒙等幾個老外。另外還有廣東幾個留洋回來的學生,他們的代表作《利瑪竇像》。面對著全盤西化,要不要接受西方藝術,怎樣保持本土藝術的面貌,成了藝術家們思考的最多的問題,為此當時的藝術家們成立了中國畫研究會,國畫研究會,提出了“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的口號。這一口號可以說是近一百年來本土畫家和學者們面對當代最為客觀和冷靜的態度,比之后的水墨畫革命等等自我否定式的提法更具有建設性和務實的意義。當時出現的優秀藝術家吳昌碩,黃賓虹,吳湖帆,當下我們的水墨畫家哪個能和他們比?
雅昌藝術網:當代水墨發展緩慢,這個在外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朱偉:1949年之后,水墨畫又經歷了兩次西方思潮的沖擊。一次是五十年代蘇聯東歐社會主義思潮進入中國,政治口號式繪畫開始流行,一切改良為政治服務。另一次是八十年改革開放西方戰后當代思潮進入,反思政治口號式繪畫開始蔓延,一切改良為經濟建設服務。相比辛亥革命,后兩次西方思潮的影響是局部和小范圍的,因此藝術家們基本是在舶來品和古人傳承下來的作品之間做出選擇,對于舶來品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小范圍調整模仿即可輕裝上陣,而傳承下來的古人作品,則必須吃透變換思維方式手上功力相當才能談下一步,這就造成了水墨在進入當下之后進展緩慢的現狀。
雅昌藝術網:水墨畫在亞洲的發展情況是怎么樣的?
朱偉:水墨畫的影響只限于亞洲或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那還是好聽的,其實只限于中日韓,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華人華僑聚集地,亞洲中部和西部的印度以及古巴比倫所在的兩河流域是另外兩個文明和另外兩種文化,他們的歷史更加悠久。水墨畫到韓國改叫韓國畫,宋代傳到日本叫南畫,日本人嚴格遵循水墨畫的既有格式加以繼承,至今保留著宋時期的水墨特征和文人意境。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還沒來得及形成自己的文字便被歐洲殖民,他們現有的語言文字書寫和發音更接近歐美,像菲律賓新加坡索性直接使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天然的對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國文化形成了阻隔。
另外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有大量的古代中國水墨畫收藏,這點我們一定不要盲目樂觀。西方的博物館大部分都具備世界性的收藏,非洲的雕刻、伊朗古巴比倫的細密畫、中國的水墨畫、印第安人的壁畫編織以及喝水用過的碗等等,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該有的應有盡有,它和中國水墨畫的影響力沒什么關系。
雅昌藝術網:那水墨畫如何擴展和國際化呢?
朱偉:當代的水墨畫家首要的不是解決情趣和技法問題,這些祖宗留給我們的已經完全夠用,甚至我們都無法超越,去趟故宮看展覽我們就能心中有數。當代水墨首要的也不是解決如何擴展傳播,非要國際化的問題。我們能做的是如何具有當代意識。水墨畫承載著幾千年的奴隸和封建社會的價值觀和社會發展的痕跡,作品更多的是描寫記錄,展示藝術家手上的技法和功力,最多只是抱怨,幾乎沒有反思的意思,這就定位了水墨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深度廣度乃至最高水平,它和當代藝術的價值觀有著天壤之別。這個差別,影響著水墨畫在當代的擴展以及傳播。這個差別,需要我們去彌補,需要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提升。當代水墨不是當下活著的人畫的水墨,而是具有當代意識的水墨畫家通過自己的思考創作出的水墨作品。
在我眼里當代水墨應該是當代價值觀的體現,是以往未曾有過,是人類歷史進程中最接近現實選擇的進步的價值觀。當代藝術作品要看作者的觀念和創作動機是否具有當代性,而不是表面傳遞給大家的當代符號。
雅昌藝術網:在創作中如何堅持這么多年做到觀察社會,表現現實生活呢?
朱偉:我畫的是水墨畫的,其實我更是傳統繪畫的捍衛者、繼承者和探索者。
說白了,時至今日中國沒有自己的當代藝術形式,除水墨畫以外所有繪畫樣式皆是外來,包括農民畫在內。外來的東西我們就要多一份敬畏,尊重,爭得同意才可以拿來借鑒使用傳播,最后還要注明出處,鞠躬感謝,這是一個文明國家或群體必須做到的,而不是毫不留情拿來就用,剽竊模仿以至于忘了是誰的原創,這種拿來主義上世紀三十年代年曾被魯迅狠批。
總有一天我們的當代水墨畫也要走出去,成為世界當代藝術的組成部分,甚至流行開來,到那時候我們單個或者組團出去,都不會是回報演出的性質,而是交流,那才是有來有往的國際化。
后記:當代中國處于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一切都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同時當代中國又處于一個幾千年發展歷程,很多事物都有既定的規則、規定和規矩,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如何通過繪畫來表現、來記錄、來感知、來思考,這是每一位藝術家都無法逃避的責任與命運。朱偉之所以是朱偉,一位中國當代水墨的代表藝術家,一位常常處于批判狀態的當代藝術家,一位謹守商業規則的職業藝術家,這些多元狀態下的極致、規則和效率,使得他在用最傳統的中國繪畫技法和傳統的媒材充分表現當下的中國狀態, 同時創造了個人的特色形象。通過畫筆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轉換出來,再現當下中國的現狀,在全球化、同質化的發展下,朱偉是一個中國藝術家的獨特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