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的十九大精辟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之“新”,一是新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性變革的大勢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二是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三是新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開創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四是新在全體中華兒女戮力同心、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五是新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獨特的更大貢獻。
面對這樣一個振奮人心、重任在肩的新時代,作為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組成部分之一的藝術學學科建設,如何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使命?這確為我們面對的最重要的神圣課題。
二、在這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孕育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成果,是繼承發展毛澤東思想,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旗幟鮮明地科學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九大已經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起,莊嚴地寫進了黨章。習近平文藝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理論綱領和行動指南,當然也是繁榮發展藝術學學科建設的理論綱領和行動指南。
三、中國自古以來,乃禮樂之邦。通俗講,禮者,制度法治也;樂者,音樂藝術也。治國理政,當然要問經濟、問政治、問社會、問生態,也須臾缺失不了文化藝術,其間便包括作為培養藝術人才和藝術教育基礎的藝術學學科建設。面對新時代的藝術學學科建設,首先要解決好藝術為人民、寫人民、服務于人民的問題,即如何為歷史性變革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如何為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華兒女譜寫心史的問題。歸根結底,這就是藝術學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問題,是藝術學學科建設這個審美意識形態領域里要不要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領導權的大是大非問題。習近平文藝思想,是新時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與人民、與經濟、與政治、與社會、與生態關系的科學闡釋與辯證總結。因此,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堅決踐行習近平文藝思想,既是時代的召喚、人民的需要,也是事關包括藝術學學科建設在內的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堅持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關鍵,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萬萬不可稍有閃失。
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習近平文藝思想,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熔鑄于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繼承發展毛澤東文藝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植根于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偉大實踐。作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觀大勢,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吸吮著豐厚充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論、樂論、藝論、書論、畫論的營養,堅持與時俱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緊密聯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新矛盾、新問題,實事求是、科學分析、辯證取舍地以兼容整合的和諧思維取代了二元對立、非此即彼、好走極端的單向思維。他深刻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禮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些論述,句句真理,字字珠璣,理應成為我們繁榮、發展包括藝術學學科建設在內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指導思想。
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這就為包括藝術學學科建設在內的整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性質與任務、內涵與主旨、標準與生態、繼承與創新、人才與隊伍等重要課題都言簡意賅地指明了方向與路徑,繪就了藍圖。藝術學學科建設,要自覺為踐行實現這一宏偉藍圖作出獨特的應有的貢獻。
六、習近平文藝思想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偉大斗爭中產生形成的,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非凡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未能辦成的大事的歷史性變革中產生形成的,因而必然帶有鮮明的時代性、針對性、戰斗性和實踐品格。藝術學學科建設縱有其娛樂功能,但終究脫離不開其審美的意識形態屬性。聯系藝術學學科建設近十余年的實踐演進,擴而聯系整個文藝傳播的現狀,我們會更深切地領悟到習近平文藝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實踐品格。毋庸諱言,曾幾何時,藝術學界乃至整個文藝界,刮起過一股唯洋是瞻的“西化”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字字鏗鏘、斬釘截鐵地指出:“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他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針對藝術學界乃至整個文藝界曾出現的“唯收視、唯票房、唯點擊率”即“唯經濟效益”傾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反復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針對文藝界尤其是影視界、藝術學界一度泛濫的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娛樂化傾向和以視聽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來沖淡乃至取代文藝本應化人養心的思想啟迪、精神美感的美學主張,習近平文藝思想突出強調“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要堅決反對“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堅決反對“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真是振聾發聵。針對文藝界包括藝術學界一度刮起的一股解構經典、戲說歷史的邪風,習近平文藝思想高擎唯物史觀大旗,痛斥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學家、藝術家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戲弄歷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將被歷史戲弄”。多么深刻犀利,多么發人深??!
七、藝術學從原本為國務院學科目錄中置于文學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升格為獨立的門類以來,在十八大后的歷史性變革中獲得了迅猛發展,其下屬的五個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遵循藝術學統領全局的一般規律和各自學術領域的獨特規律進行學科建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學搭建起初具規模的五大支柱??梢灶A言,藝術學學科建設伴隨著進一步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文藝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創作、評論、教育實踐的深化,音樂學與舞蹈學、戲曲學話劇學與電影學電視藝術學都將細化,五大支柱勢必會發展為八大支柱。面對新時代的藝術學學科建設,將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尤其是豐富多彩的高品位、高格調的精神生活需求上和普及藝術教育、“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養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上,作出更大的獨特貢獻。
八、必須強調,面對新時代的中國特色藝術學學科建設,務必遵從習近平文藝思想關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論述。毋庸諱言,在高等學校的藝術學學科建設中,有一股“言必稱希臘”的“唯洋是從”之風。這是一種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習近平文藝思想旗幟鮮明地強調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彰顯中華美學精神。只有首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覺地“各美其美”,才能真正去“美人之美”,借鑒吸收世界先進文明中適合中國國情的有用東西為我所用,進而做到“美美與共”,把兩者交融整合并創造出既富中國精神又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藝術,也才能為人類藝術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獨特貢獻。因此,呼吁面對新時代的中國藝術學學科建設強化中華民族學理色彩,實為緊要。
馬克思曾精辟指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而真理一旦為人民群眾所掌握,一定會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我們深信:習近平文藝思想一旦為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文藝工作者掌握,一定會鑄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包括藝術學學科建設更加璀璨奪目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