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劉加民:在民間文化的“供給側”下功夫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8-01-26 10:21:0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加民
核心提示: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已是國人的共識,而如何做好,如何做得精彩、有效,卻讓很多人英雄氣短。民間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傳統文化中最具活力和時代性、人民性的部分,需要引起全社會的格外重視。
  【心直口快】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已是國人的共識,而如何做好,如何做得精彩、有效,卻讓很多人英雄氣短。民間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傳統文化中最具活力和時代性、人民性的部分,需要引起全社會的格外重視。借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的思路,從“供給側”入心、入手,也許能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提升校園民間文化意識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文聯和各種文化社團,開展了大量國學復興和進校園活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民間文化在傳統文化中的位置,普通中小學師生的民間文化意識,還需要進一步覺悟、覺醒。

  有意識與無意識,對文化傳承發展的效果和效率有很大影響。“硬推”的國學誦讀,孩子們如同小和尚念經,浪費時間,也敗壞興趣。不少人更看重經史子集的文獻閱讀,卻忽視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活態經典”的“閱讀”。馮驥才說,民間文化是母體文化,是一切文化之源、之根,是生活的文化,文化的生活,像空氣和水一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如果讓孩子們偶爾放下厚重的“國學讀本”,到生活中來感受“鮮活的國學”,是不是更好呢?那些蘊藏在故事、傳說、山歌、民謠、節日習俗、儀式規程、服飾雕刻、傳統村落等民間藝術形態中的中華美學精神和價值觀念、歷史知識和行為規范,是不是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領會,進而產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手工課,剪紙、泥塑、編織、皮影制作等,是很好的民間藝術啟蒙課,但是到了高年級,這些課外興趣小組消失了,因為中考、高考,顧不上了。民間文化離我們而去了嗎?不是的。語言、文學、歷史、地理中依然大量存在民間文化,民間文化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更高形態存在著,需要一份認知和覺悟,更需要加倍的努力,讓民間文化成為學習之需、考試之需、升學就業之需、修身養性健康發展的成長之需。比如“文化作文”,一種更多采用文化元素寫作的作文,不僅僅是多年以來中高考作文的香餑餑,也是無數文學大家的“先聲”,是沈從文、老舍、趙樹理、林斤瀾、馮驥才、莫言這個流派的“初級版”,飽含民族民間文化元素的文學,才是真正的世界文學。有些看上去比較歐化的作家,比如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等,骨子里依然是濃濃的中華文化韻味。

  加強民間文學自身的美感

  在民間文學的“供給側”有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外來的故事可以千錘百煉、精雕細琢,本土的東西則大多是粗糙簡單、素面朝天的。長期以來,在民間文學搜集整理的過程中,比如對民間故事搜集、記錄和出版,習慣于強調它的社會學價值,卻忽略了審美價值。這貌似保持了所謂的“原生態”,卻使民間文學總是以粗糙、簡陋的形象出現在堂皇的現代化精神殿堂里。

  比如民間故事的語言問題。2015年中宣部推出的“三個100工程”,其中的《100個傳統好故事》依然保留了20世紀50、60年代搜集整理出來時的最初樣貌,大量的方言土語,過分口語化的語言形態,遙遠陌生的生活場景和地名人名,甚至個別故事情節都為現代人所不能容忍。這樣如何能引起現在的年輕讀者的興趣?與此同時,從西方引進的民間文學,都是經歷了無數翻譯大家的精挑細選,文學高人的精雕細琢,還有繪畫大師的錦上添花。西方民間文學讀本徹底放棄了對“原汁原味”的追求,也許它們的本源本來就不可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讀者的趣味,不斷完善、美化,成為被一代代中國人津津樂道、百讀不厭的“經典”。關于誠信的故事,我們知道有《匹諾曹》,也知道《狼來了》(不少人誤以為這是中國故事),可是你知道《曾子殺豬》《崔樞還珠》《金火筷》嗎?中國本土的誠信故事,難以盡數,但是,由于不重視修飾打扮、加工提煉,被外來的故事搶走了“風頭”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發揮民間文化的教化作用

  優秀的民間文化是勸善向好的文化,也是自我管理的手段,天然地在社會管理、凝心聚力、創建和諧社會方面有巨大作用。2016年11月,我跟隨中國民協民間文化進校園志愿服務小分隊到新疆和田市皮山縣調研。我們發現,孝文化是維吾爾族民間文化的重點,在普通村民和中小學生中間,依然大有市場。有個村辦小學的維吾爾族教師,畢業于新疆大學英語系。他在烏魯木齊市外貿局工作了5年后毅然辭職,盡管只在老家找到這個鄉村小學漢語教師的崗位,但他并不后悔,因為這樣可以守候在父母身邊。“我是家里的老大,孝敬、贍養父母是老大的責任。”他說,“維吾爾族人特別重視這個。”我問他為什么有些人被極端思想帶走了,他說因為從小沒有給他們灌輸孝道思想,不知道對父母子女的責任,對老人有責任,對孩子有愛心的成年人,是不容易被極端思想拉走的。由此我想,放大和強化孝文化,從靈魂深處影響和改變個體生命與社會風氣,不失為一種標本兼治的營建和諧社會的藥方。

  總之,對民間文化工作者來說,用優秀的民間文化溫潤民間是一個小目標。因為民間文化是民間的、生活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是在民間鮮活存在并不斷豐富變化的,只要有尊重規律的保護和先進理念的引導,就不會出大問題。面對不同文化類型融合發展的時代機遇,有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夢想和底氣,充分發揮民間文化在傳承發展方面的“供給側”功能,一定是一個值得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大目標。

  (作者:劉加民,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研究員)

 

本文標題: 劉加民:在民間文化的“供給側”下功夫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zhusixiang/show-664.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項目策劃
項目方案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河源市| 清镇市| 浦东新区| 靖州| 玛多县| 盱眙县| 久治县| 金堂县| 德惠市| 宣威市| 灵台县| 天长市| 灵石县| 伊宁县| 交口县| 浑源县| 海盐县| 泊头市| 民勤县| 榕江县| 建宁县| 红河县| 明光市| 名山县| 双牌县| 弥勒县| 西乌| 武夷山市| 旺苍县| 宜春市| 汝州市| 怀化市| 松潘县| 英德市| 新邵县| 金湖县| 孟村| 西平县| 琼结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