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劉厚生:這是我關于戲曲振興的新看法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8-03-07 16:09:10  來源:中國藝術報
核心提示:我感到,戲曲振興的具體化是劇種振興,而多年來我們劇種振興的整體感、整體行動上是不夠的。每個戲曲院團都是整個劇種的一分子,每個劇種都應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所有院團都應是榮辱與共的兄弟戰友。
  戲曲的振興應是全面振興,從演出形態、體制、經營管理、教育培養、院團工作到藝術創造都要有改革變化,以適應新的生態環境。但是最中心的,當然是藝術創造這一環。

  我感到,戲曲振興的具體化是劇種振興,而多年來我們劇種振興的整體感、整體行動上是不夠的。每個戲曲院團都是整個劇種的一分子,每個劇種都應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所有院團都應是榮辱與共的兄弟戰友。尤其是劇種各單位的主導和藝術骨干們,更是必須要有由劇種意識而引發的高度的劇種責任感。

  當代中國的戲曲藝術需要振興,我記得首先是由四川省提出了“振興川劇”的呼聲,離現在約有30多年了。川劇提出后,許多劇種隨之而起,一直到龐大的京劇也感到自身的衰落,“振興”就成為整個戲曲界的一種歷史性的要求,更準確地說,一種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

  30多年來,黨和政府以至許多劇院劇團、戲曲工作者,都在努力奮斗,戲曲藝術領域出現不少新的氣象。優秀作品、尖子人才、重大活動總是不斷問世,令人高興。只是從大的局面看,整體的衰弱還未能從根本上翻身,振興的任務還不能說已經完成。以京劇為例,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最繁榮的時期中,北京、上海兩地都各有十個左右劇場,都是終年天天演京劇。知名演員從北京到上海演出,都是連演一兩個月,而今安在?因此,我們現在還必須進一步研討振興問題。

  像戲曲這樣的綜合型集體性的舞臺藝術,其興旺發達與衰弱消沉當然都有十分復雜的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幾十年來,我們的議論研討不少,一般說來,對客觀環境的認識已經比較清楚。那就是:社會變了,時代變了。戲曲,以京劇為例,一直成長繁盛于封建的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社會,新中國成立后,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必須有所改革,雖然改革必須穩重,不能急躁,但是改革了僅僅十七年,還沒取得階段性成果時,就被兩個錯誤的“批示”和隨之而來的“文化大革命”徹底摧毀。十年黑暗,使我們戲曲損失了一代有經驗有成就的劇作家和藝術家,也未能培育出一代新的戲曲觀眾。“四人幫”粉碎后,國家百廢俱興,經濟當然走在前面,整個社會很快成為改革開放市場化的新型社會,時代更急變成全球化文化大競爭、優勝劣敗的新時代。全新的生態環境也需要戲曲藝術,但是時代、社會不可能等待戲曲緩慢發展的步伐。戲曲要有美好燦爛的前程,只有我們自己努力振興,追上時代,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很明顯,戲曲的振興應是全面振興,從演出形態、體制、經營管理、教育培養、院團工作到藝術創造都要有改革變化,以適應新的生態環境。但是最中心的,當然是藝術創造這一環。而我以為正是在這方面我們還有較大不足之處。我感到,戲曲振興的具體化是劇種振興,而多年來我們劇種振興的整體感、整體行動上是不夠的。以京劇為例,振興基本上是以一個個新劇目的創造(編導演出)為載體的。選一個有新意的劇本,請一個有想象力的導演,組成合作的班子,在劇組中明確提出某些與過去不同的新設想、新意念、新手法,經過排練,演出后如果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就可以說對振興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這實際上很難推廣,因為各院團情況不同,首先關心的是自己單位,加上其他有新意的作家導演都有自己的新思想,誰都不愿吃別人嚼過的饃。如果編演不成功,一切無從談起。各個院團情況類似,都是這樣,個體分散地循環進行。即使出現了優秀大作,按我們現在的習慣,也很難推廣演出,只能是首演院團“一枝獨秀”,可能為劇院爭得獎項,卻成不了整個劇種的財富。當年曹禺寫出《雷雨》,首演之后,很快流傳全國,任何話劇團都可上演。昆劇《十五貫》同樣如此。好戲大家演,既擴大了優秀作品的影響力,又幫助許多劇團提高水平,還能成為“吃飯戲”。

  每個戲曲院團都是整個劇種的一分子,每個劇種都應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所有院團都應是榮辱與共的兄弟戰友。藝術上應有競爭,但必須是同志式的競爭。特別是在當前普遍衰落的境遇下,這一點尤其重要。由此,我覺得我們必須大聲鼓吹、號召整個戲曲界的所有劇團,尤其像京劇和某些歷史較久、院團較多、實力較強的大劇種的所有工作者,都應該樹立起一種鮮明的、響亮的、紅色的“劇種意識”。每個劇種成員都應該熟知自己劇種的歷史和現狀,知道本劇種的代表作品和人物,知道藝術上的優長與不足,密切關心每個兄弟院團等等。尤其是劇種各單位的主導和藝術骨干們,更是必須要有由劇種意識而引發的高度的劇種責任感。

  建立劇種意識,提高劇種責任心,單憑說話是不行的,應該采取一些具體措施來加以推動。下面我想提出幾點意見供參考。

  第一,我希望首先由京劇和兩三個大劇種的主要院團發起,各自組成一個本劇種的高級藝術研究會。或者叫聯誼會、協商會、碰頭會、交流會甚至“神仙會”都可以。基本人數一二十人就可以,主要任務是交流研究本劇種的主要藝術問題。成員應是院團藝術領導人和本劇種藝術骨干,也可臨時請幾個專家學者。要提倡百家爭鳴,每次研討應有主題,盡可能有結論寫文章作報告,也可討論本劇種重大藝術事項,不干涉各院團內政但藝術上可以提意見。會期機動,基本上兩三個月舉行一兩次。所需經費由各大院團分攤,必要時或可向有關方面申請,為工作順利最好有一個專職秘書聯系各方。有些小劇種,劇院團少,但聲腔源流相同,比如滬劇、錫劇、蘇劇、甬劇等等,都是灘簧聲腔系統,流傳地區臨近,語言相通,劇目常通用,也可組成灘簧藝術研究會。南方的花燈戲、花鼓戲也是一樣。

  我提出這個希望的原因是,戲曲振興當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過去我們每逢遇到種種困難必須解決時,總是會說:關鍵是領導,領導決定一切。領導當然極其重要,可是領導所應做的方向、方針問題是早已明確了的。我們呼喊多年的新的戲曲政策,黨和政府也已頒布,經濟上也比過去更有提高,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更表達了對戲曲的關愛。然而,領導總不能代替我們寫劇本做導演,戲曲藝術的振興創造只能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我強調說各劇種特別像京劇等,應該有更必須有一個自己劇種的思想庫、參謀團,有一群藝術權威,更希望從中出現全面的或編導演音美各方面的領軍人物,希望他們能深切關心本劇種的興衰、重大藝術問題,提出指導意見。京劇想再出現過去北京、上海那種繁榮景象是不實際的,但無論如何它還應該是中國最大的、最成熟的、最有振興精神的劇種。這是我的理想。

  第二,我希望各大中型劇種在近期都能舉辦一項活動,也可以作為上述研究會的試行:共同為本劇種選出一批高水平的經過考驗的代表性劇目。有些劇種過去有過先例,比如湘劇有“八大記”之說,越劇前些年有過四個代表戲《梁祝》《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川劇有過“十八本”之說。又如,日本也有“歌舞伎十八番”的名目。這些戲都是各劇種經過歷史考驗、藝術上已經成熟、足以代表本劇種最高水平的作品。每個院團都能演出幾種或全能。劇種走到外地,這就是名片,是見面禮,讓新觀眾一看就滿意。正好像每個高級飯店都必有幾個精彩的拿手菜作為招牌,它們是物質食糧的精華;每個劇種、院團也應有自己的招牌戲,作為人民的精神文化食糧,也可以說是劇種的重武器。

  這個問題,唯獨京劇比較難處理,因為京劇從來以名演員為歷史貫穿線而不是戲。選出20位代表性“大角兒”易如反掌,每位大角兒都有自己的幾本常演劇目,但戲隨人去,戲的精彩首先是角兒演得精彩而不是劇作整體的精彩,人沒有了,戲的價值就要跌落。這是京劇在文學上的先天虛弱引發的后果,需要更深入地研討,但也不妨試一試選選代表性劇目。

  第三,弘揚劇種意識,研究劇種藝術,還有一項工作可做,就是辦劇種刊物。我先介紹兩種戲曲報刊。一是由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和四川省藝術研究院編印的《川劇與觀眾》。只是一張八開四面的小報,每月一期,至今已出近290期。每期約2萬字,篇幅不大但內容豐富,涵蓋全國重大戲曲訊息、各地川劇要聞、川劇國內外演出報道、短篇學術論文、知名人物動態、川劇單位人物歷史、川劇書刊介紹、兄弟劇種交流以及優秀少見折子戲的連載等等。這份報每期只印1000份,分送有關方面包括部分觀眾,編印得相當精彩。

  另一種是由山西臨汾蒲劇院主辦的《蒲劇藝術》月刊,是每期約10萬字的大型正規期刊,已出了將近150期。蒲劇是中型劇種,在晉南一帶有十來個劇團,包括同地區的姊妹劇種眉戶戲。篇幅較大,無論是論文、劇評、人物介紹、重要活動乃至多幕劇本,都可以深入探討或全文刊發,自然加強了學術性,刊物的分量頗重。

  兩種報刊,形態風格不同,但對本劇種各院團乃至觀眾而言在交流信息、研討問題、介紹重點作品和人物、宣揚優秀典型、加強與觀眾的互動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對于提高劇種意識、加強劇種團結、推進友好競爭來說,更是必需的。我非常希望,凡是有條件的中大型劇種都應創辦自己的報刊,條件不足的也應努力創造條件。這件事各劇種的領軍院團責任重大,同時也迫切需要文化領導和各地黨政領導的重視與支持。

  最后,我有一個建議:我希望有一兩個地方大劇種,比如秦腔、豫劇、川劇都可以,當然最好是京劇,在近期舉行學術活動,在前述的選拔代表劇目外,還抓緊研討下列幾個問題。還是以京劇為例:

  1.對京劇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傳統劇目,文學上究竟應該如何評價?當然要分析,那么如何分類,如何評級,如何定標準?甚至可以涉及如何同其他舞臺戲劇文學如話劇、歌劇、昆劇等等的比較研究。研討的目的是對京劇文學的歷史和現狀的主要特點、成就水平以及不足之處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果不一致,也應明確有什么大的不同意見,以后繼續爭鳴。

  2.對京劇導演藝術進行一次歸納總結。作為綜合藝術,京劇有相當精彩的導演藝術,卻長時期沒有導演專業人員,直到全本戲盛行才逐漸興起。今天我們如何建立京劇導演學?并以新的導演觀念和方法回頭整理傳統劇目的舞臺演出?我以為這是繼承和發揚傳統所必須做的工作。

  3.我希望京劇界對“京劇是看角兒的”這個流行思想進行一次深入探討。
 

本文標題: 劉厚生:這是我關于戲曲振興的新看法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zhusixiang/show-705.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項目策劃
項目方案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柘荣县| 稷山县| 全椒县| 无棣县| 柞水县| 白城市| 洪洞县| 峨眉山市| 永吉县| 五台县| 谢通门县| 潜山县| 沙湾县| 海丰县| 白城市| 望谟县| 新源县| 安宁市| 开远市| 修武县| 德兴市| 红河县| 通海县| 隆回县| 曲阳县| 长武县| 柳江县| 鲁山县| 开原市| 永嘉县| 南通市| 南京市| 都江堰市| 建湖县| 岚皋县| 镇坪县| 宁陕县| 永川市| 玉林市| 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