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不僅滲透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方方面面,而且更廣泛地深入到人的一切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可謂凡有人在則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是既深且厚,深到每個人的內心成為一切活動的“基因”,厚到鑄就每個人的抗爭耐力和思維定力。唯其如此,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精辟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還在訪問歐洲時強調:“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在這里,習總書記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之外,加上了“文化自信”,而且進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確有深意藏焉,值得我們反復體悟,深長思之。
我們的道路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理論是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治國理政系列重要講話;我們的制度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對這樣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團結奮斗歷經95年艱辛開創的道路、理論、制度,我們充滿了自信,因為這極具中國特色經歷和正在接受實踐的檢驗,既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又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且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增添了奪目光彩和創造了成功經驗。那么,為什么在這“三個自信”之后,還必須強調加上“文化自信”呢?
我理解,在一般意義上講,道路定方向,理論系指南,制度是保障。這三方面堅持實事求是,堅守中國特色,堅定自信,不東施效顰,不盲目西化,不搞“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是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要前提。而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追本溯源,都植根于中華文化。這恐怕正是強調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的緣由。記得,早在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著名的“四個講清楚”中就強調,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政治遺產。習近平總書記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既不是植根于經濟繁榮的沃土,更不是植根于西方文明的沃土,而是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這就是說,經濟只能致富,文化方能致強。西方文明中適合中國國情的先進東西當然要學習借鑒、為我所用,但不可生搬硬套、誤植為根。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精神家園,是代代相傳自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不僅滲透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方方面面,而且更廣泛地深入到人的一切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可謂凡有人在則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是既深且厚,深到每個人的內心成為一切活動的“基因”,厚到鑄就每個人的抗爭耐力和思維定力。唯其如此,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那么,文化自信的主要內涵是什么呢?我以為,就是指對中華文化的自信。這里的中華文化,一指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天人合一到道法自然,從自強不息到厚德載物,從和而不同到中庸之道,從精忠報國到匹夫有責,從天下為公到舍生取義,從以人為本到民惟邦本,從革故鼎新到日新月異,從居安思危到載舟覆舟……其間的思維方式、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都值得我們傳承弘揚,自信自豪;二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創造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先進文化,從井岡山精神到長征精神,從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從雷鋒精神到焦裕祿精神,從大慶精神到兩彈一星精神,從載人航天精神到抗震救災精神……所有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成果,都值得我們發揚光大,自信自豪;三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夠使中華民族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團結奮斗,攻堅克難。有了這三方面的文化自信,我們就能認清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沿革、文化依據和精神支撐,就能全面辯證處理好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容整合、與時俱進實現創新性轉化與創造性發展的重大課題,就能深刻認清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淵源、文化根基和歷史必然,從而吸取更豐厚的文化滋養以更臻完善。
文化自信又是以文化自覺為前提的。所謂文化自覺,就是自覺認清以文化人的神圣使命,自覺以文化把人的素質化高,靠高素質的人去實現社會政治經濟生態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盲目地急功近利地以文化錢,不惜犧牲人的素質,結果是低素質的人把即便搞上去的經濟吃光花光消費光,使社會文明生態失衡??ㄎ鳡栐谄涿度苏摗分性J為完整意義的人是“一方面為一定的傳統文化所塑造,另一方面又創造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的新文化”的人。只有真正樹立文化自覺,才能做到文化自信;而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才能深化提升。這便是兩者的辯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