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1月10日-14日在福州舉行。福建省政協委員王永昌在會議上代表民革福建省委員會就福建省涉臺未定級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給出建議。
據王永昌介紹,福建省擁有豐富的涉臺文物資源,占大陸涉臺文物總量的80%,是大陸涉臺文物遺存最多、最集中的省份。福建省涉臺文物共1515處,其中國家級、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19處已優先納入保護范圍,還有涉臺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點(以下簡稱涉臺未定級文物)共696處,約占全省涉臺文物總數量46%,亟待利用與保護。
王永昌說,目前,福建省涉臺未定級文物保護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立法方面。《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雖設立了涉臺文物保護專篇,但缺少對涉臺未定級文物普查、申報和認定等基本管理規定,也缺少鼓勵兩岸民間組織參與和投入的條款;二是管理方面,福建省尚未明確將涉臺未定級文物納入各級文物部門的保護管理職責中;全省涉臺未定級文物的調查登記、公布及日常管理費用,各級政府配套資金不足,缺乏有效保障;三是保護方面,福建省大量涉臺的近現代文物中的民國時期建筑遺存,目前均不同程度存在屋面漏雨、墻皮剝落、結構開裂等殘損現象,亟待維修。
對此,王永昌建議,首先,應構建完備的法規保障體系。修訂完善《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中“涉臺文物保護的相關內容,增加對涉臺未定級文物普查、申報和認定等基本管理規定,對日常管理資金的來源做出明確的規定;其次,建立科學的管理保障機制。將涉臺未定級文物保護列入涉臺文物保護“十三五”規劃,將全省涉臺未定級文物的調查登記、公布以及日常管理納入福建省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成立“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管理機構,負責保護管理并健全檔案資料;最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利用涉臺未定級文物。結合未定級文物所依托的社區環境,構建基于基層社區歷史和文化的博物館展陳系統,鼓勵設立家族宗族的博物館,村落的博物館、社區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走進百姓生活;結合兩岸旅游業的發展,合理劃定未來的涉臺文物展示主題片區,根據涉臺的五緣內涵,有重點地利用歷史文化資源舉辦專題性展覽,并將位于市區內分散孤立的文物古跡,納入現有的旅游線路,打造涉臺未定級文物旅游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