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特約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2015上海國際收藏論壇暨藝術電商全球峰會”上分享了《中國藝術品電商報告-面向消費市場的藝術品電商》的部分觀點,黃雋認為,文化藝術品的消費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系。2014年中國的人均GDP超過7400美元,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人們對文化藝術品的熱情越來越高。在新常態的情況下,高端需求萎縮,藝術消費的前景廣闊。本文由黃雋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
最近兩年,高端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到深度調整時期。雖然藏家對名家精品依然追逐,但整體來說,普品出現大量流拍,成交量、成交額等指標同比明顯下滑。人們感受到高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寒冷。
但是,與此同時,人們對藝術的興趣和熱情卻出現了火爆的局面。“五一”期間舉辦的“藝術北京”博覽會,首設了“設計北京”板塊,將藝術與人們日常生活相結合,參觀人數卻由5萬人陡增到8萬人。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受到青睞,大量的購買的目的主要是消費藝術。2015年9月,“石渠寶笈”特展在北京故宮拉開帷幕。參觀者需要排隊六個小時,才能滿足大約十分鐘的觀賞。很多觀眾幾乎趴在展柜上,一厘米一厘米地觀看全長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圖》全卷。故宮的老員工表示,過去《清明上河圖》展出過七八次,沒什么人看,根本就不用排隊。
短短十來年的時間,觀眾的觀展熱情就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這和與環境相適應的經濟文化增長是分不開的。文化藝術品的消費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系。2014年中國的人均GDP超過7400美元,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人們對文化藝術品的熱情越來越高。在新常態的情況下,高端需求萎縮,藝術消費的前景廣闊。
一、藝術品電商的作用
最近幾年,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發展迅猛,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很多產業和人們生活的生態。藝術品電商的出現促進了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第一,幫助藝術家和藝術品進行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發現。在當今社會,藝術的表達方式更加獨立和多元。很多電商在做的A(Artist) to C模式,每個人的作品(尤其是不知名的藝術家)都可以放在互聯網上接受市場的評價和檢驗,人們的審美取向也會因背景和經歷不同而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被主流認可的藝術家和藝術品也有可能得到個性化的客戶青睞,同時降低了年輕藝術家的推廣成本。
第二,互聯網具有強大的文化藝術美育教育功能。沒有互聯網,我們只能去實體的博物館、美術館看非常少量的藝術品,而今天互聯網不僅使人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藝術家的作品,而且不少藝術品網站還實現了觀賞者與藝術家、策展人等專業人士的在線互動交流。互聯網跨越了時間、空間的約束,可以24小時在全球范圍內擴展,極大地擴展了藝術品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第三,信息透明,降低了交易成本。很多電商平臺起到了去中介化的作用,原有的畫廊與畫家之間高比例的推廣和分成模式將受到明顯的沖擊。原來一些三四線城市接觸藝術的渠道有限,傳統拍賣會較高的入場門檻也將很多藏家拒之門外,而互聯網大幅降低了進場門檻、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
第四,人人都可以成為收藏家。很多電商的藝術品拍賣是無底價的,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對于藝術品在線購買與競拍的接受速度驚人。豐富多樣的藝術品類、設計創意多樣及超值的售價,加上在線競拍的趣味體驗和互動,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文藝青年和藏家參與其中。
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縮短產業鏈。未來,信息進一步對稱以后,互聯網可以將價值創造者和消費者直接聯系在一起。借助互聯網,金融完全有可能依附在物流基礎上,形成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新興生態。
二、藝術品電商的主要商業模式
國內現有藝術品電商超過2000家。除了有一部分定位精準、精耕細作的藝術品電商平臺運營較好以外,大多數藝術電商大多仍處于創業和投入階段。如果沒有獨特商業模式和運作方法,只是簡單跟風跟隨的藝術品電商生存會很艱難。普通商品的電商與藝術品電商截然不同,一般電商的商品是可批量化,大多是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而藝術品是個性化、不可批量化,藝術品是賞心悅目的精神食品和創意產品,藝術品的細節特征對其價值影響很大,藝術品電商更專業和小眾化,是特定人群的細分市場。
目前藝術品電商主要有網上拍賣、網上商城等形式,作為交易平臺,有A2C (Artist to Consumer) 、B2C、C2C和020等模式。不少藝術品電商看重藝術家是直接賣家的市場空白,即A2C模式,原因在于中國的畫廊勢力較弱、推廣能力較差,買家與藝術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藝術品電商普遍對藝術品進行分類,有按品類、檔次、風格流派等,還有按體積大小、適合擺放區域、作品傳達的情緒或受眾人群等進行細分。有些網站還開發了客戶的虛擬藝術品欣賞體驗等互動性內容。
藝術品電商平臺交易是否能夠實現,除了藝術品本身的質量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用戶界面與用戶體驗設計的友好程度。所有的藝術品電商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規則和玩法,要求買賣雙方嚴格遵守。總體來說,網上拍賣收取的傭金比例低于實體拍賣行。目前比較通行的藝術品在線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模式,各模式并非互相獨立,一些大型網站往往將多種模式結合。
(一)網上或微信拍賣
微信朋友圈拍賣自我過濾功能較強,群主比較容易了解圈內客戶對藝術品風格和品類的偏好。微信拍賣既可以通過微信私聊,又可以看藝術新聞、看展覽拍賣圖片,還可以支付和收款,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藝術生態閉環。微信朋友圈拍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社區化或社交化購物。
網拍藝術品與實拍一樣,一旦競拍成功,就必須按合約付款購買。網站向買賣雙方收取傭金。大多數藝術品在線拍賣網站設置了保證金門檻,并規定必須預先進行賬戶充值。買家需要確保賬戶資金充足,才能被獲準參加心怡的在線拍賣場。一旦競拍成功,交易額會自動在賬戶余額中扣除,沒有反悔余地。
除了常規的拍賣外,有些藝術品網站與國內外拍賣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搭建起一個網絡平臺,提供了“直播競拍”、“限時競拍”等幾種交易模式,買家可通過網站觀看圖錄預展、視頻直播、與世界各地買家同場競價,參與直播競拍。或者限定時間內,通過網絡競價的方式競拍,價高者得。把全球的拍賣資源和買家資源聚集在一起,給拍賣公司提供全球的買家資源,為買家提供全球的藝術品信息。根據成交金額,網站收取傭金。
(二)網上商城
由網站審核對平臺上的商家進行審核。一般來說,藝術品綜合網站會將不同的品類陶瓷玉器、玉器玉雕、古幣紙錢、收藏雜項品等分區。每個品類又詳細分出多個細分項目,如陶瓷玉器又分為店鋪區、集市區等,同時根據藝術品的質量分層,以方便客戶買賣雙方的交易。
(三)文交所的郵幣卡電子盤
在沉寂三年后,2015年各地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郵幣卡電子盤交易發展迅猛,成交量屢創新高。郵幣卡電子盤是在網上從事郵票、錢幣、各種卡片通過對實物進行托管,實現郵幣卡線上掛牌交易的模式,像炒股票一樣買賣郵幣卡。
總體來說,藝術品電商與拍賣行是互補關系,主要面對的是中低端的消費市場。在網絡平臺上,很難見到頂級的藝術品,即使出現,大多會與線下結合起來交易。
三、面向消費的藝術品電商
(一)藝術品電商的結構
藝術品電商的結構可以分為商城、社區和數據庫等部分。通過各類社交媒體、線下活動等建立信任、培育客戶,形成成交和有粘性的持續互動和交易。
互聯網時代講究的是粉絲經濟和口碑營銷。社區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線上以網站社區為主,線下可以舉辦沙龍、講座、展覽等活動。藝術品電商以社交模式來建立一個藝術品生態圈。
建立專業的藝術家數據庫,查詢藝術家、畫廊、展覽等實用實時的信息,以幫助客戶分析判斷藝術家的潛力,有利于導入和挖掘潛在的客戶。畫廊、博物館、美術館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分析訪問數據,記錄流量和流向,定位到他在哪幅畫面前停留的時間最長。揭示數據當中隱藏的客戶消費偏好和情感特征,了解和掌握人們的消費取向和關注趨勢,大數據營銷的本質是打造定制化、差異化和體驗化的產品。
(二)藝術品市場與消費信貸
2014年,中國消費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例只有18%,相比歐美發達國家的占比50%左右有著明顯的差距。在消費信貸中,房貸、信用卡和車貸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比例高達90%左右,文化藝術品等精神消費較少。消費金融還有許多提升空間,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消費金融應采取更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金融是產業發展的助推器。藝術品互聯網金融消費主要瞄準年輕人,這個群體是網上生活族,支付寶[微博]、余額寶[微博]等互聯網金融相關產品教育了這個群體的信用和理財意識,普及率很高。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快,很多人對藝術品等設計感強的創意產品喜歡和敏感。
消費者在網站上選定該商品后進行分期購買。網站需要拿資金墊付,資金來源既可以包括股東資金,也可以來自天使和風投的投資,還包括P2P貸款的款項,或者網站將用戶借貸的債權打包成企業債、或者通過資產證券化去融資。
總體而言,中國消費領域的金融供給還處于起步階段,前景光明。與此同時,對于消費者,無論是美育教育,還是對消費信貸習慣的培育,都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