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時間:2018-04-02 08:00至 2018-04-03 18:00結束
會議地點:珠海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香洲區十字門中央商務區
聯系電話:028-69761252
會議通知
會議主題:推動綠色建筑邁向質量時代
近期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 的經濟體系,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是指導我國"十 三五"時期甚至更為長遠的科學發展的新理念和方式,這也說明 深入推進和加快發展綠色建筑與相關技術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 求,經有關單位批準,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珠海市人民政府、 中美綠色基金、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 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 十四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定 于2018 年4 月2 日至3 日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會議日程 (最終日程以會議現場為準)
會議時間:2018 年4 月2 日至3 日
演講主題:推動綠色建筑邁向質量時代
大會總日程
30個專題
1、綠色建筑設計理論、技術和實踐:討論綠色建筑最新設計理論、綠色建筑標準規范、激勵政策分析和最優實踐方案,探討國內外對綠色建筑評價的體系框架、評價方法、標識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分析綠色建筑成本增量問題,對綠色建筑項目進行技術經濟分析。
2、綠色建筑智能化與大數據分析:介紹智能化和數字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包括相關發展政策與行業管理研究論述,建筑節能數據庫、節能設計及數字化技術應用,安防、樓宇自控等關鍵技術,數字社區、數字辦公樓建設以及新產品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大數據分析與共享,進一步規范化綠色建筑運營。
3、綠色建筑與室內環境優化:提高建筑室內外環境質量,減少建筑的材料資源消耗。包括環境綠化配置、水資源利用、室內環境,低碳分析方法在建筑業中的應用。
4、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與功能提升:討論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標準規范和技術經濟政策,建筑節能圍護結構技術與應用,建筑節能、節水與環境設計與評價技術,建筑能源消耗的測試技術和統計方法,供熱計量改造,天然冷熱能源利用技術、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技術與案例等。
5、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運行與監管:介紹各示范省市及國外開展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工作的情況,開展建筑能效專項測評工作,研究制定用能標準、能耗定額和超定額加價、節能服務等制度。
6、近零能耗建筑及碳排放總量控制與總量下降:在國家推進能源消耗總量控制、有效降低碳排放的背景下,近零能耗建筑在中國發展的可行性研究。從標準規范/國內外各地實踐/各類型近零能耗建筑實踐等幾方面,對近零能耗建筑和碳排放控制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推進能耗及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下降。
7、綠色建材與外圍護結構:引導新型低能耗、綠色環保建材,節材新工藝、新技術,可回收材料、再生材料;外墻保溫技術體系研究,外墻保溫材料與產品設備、外墻保溫新技術應用等。
8、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的最新發展:可再生能源應用城市、社區范例,太陽能、地熱能、沼氣、風能、生物質能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的最新研究。以太陽能光熱應用和淺層地能應用為重點,介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的示范項目。
9、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解讀國家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策趨勢,分享各地建筑廢棄物管理制度和運營模式創新實踐案例;交流建筑廢棄物處理處置產業鏈各環節科研成果,包括產生、清運、收集、綜合利用、再生建材推廣和應用等方面在標準制訂、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開發的最近進展;探討以建筑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綠色再生建材在工程應用中的經驗、難點和待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探討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產業對綠色建筑的支撐作用。
10、綠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探討我國住宅與房地產業依靠技術進步發展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的政策法規、成功范例、發展模式和技術途徑和激勵政策、裝配式建筑、工廠化住宅如何走綠色建筑道路等。
11、暖通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探索建筑暖通空調科學、集約、綠色建設,合理配置暖通空調新風溫度、建筑環境內部溫度,采用冷熱量回收、濕熱轉換等方式合理運行以達到節能目的,從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將暖通設計更好地推向綠色的發展方向。同時,研究分析中外供熱計量的政策與供熱計量總體方案。
12、綠色施工最新進展:討論綠色施工的有關技術、工法、標準規范、裝備設備、管理制度、工程實踐等。
13、綠色校園:介紹綠色校園評價標準、交流綠色校園和綠色建筑知識教育及綠色校園工程實踐經驗、分析綠色校園案例。
14、綠色生態城區:交流中外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總體情況和我國綠色生態城區的實踐經驗,分析綠色生態城區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具體案例,介紹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編制工作,探討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15、綠色工業建筑:介紹《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交流研討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方法和綠色工業建筑工程實踐案例。
16、綠色建筑中BIM技術的應用:介紹我國目前綠色建筑BIM技術的發展、標準,綠色建筑BIM軟件工具的研發及應用,優秀綠色建筑BIM項目的案例介紹、成功經驗等多方面內容,就BIM技術在綠色建筑方面的發展歷程與取得的寶貴成果展開深入探討。
17、綠色建筑和海綿城市:介紹生態城區及綠色建筑新理念;解讀海綿城市的政策、法規、標準和具體技術措施;交流城市雨洪管理、低影響開發及水敏感性城市設計經驗;探討海綿城市雨水資源利用與綠色建筑節水、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生態城區及綠色建筑雨洪控制利用規劃與設計案例介紹。
18、建筑工業化研究與解決方案:探討建筑工業化面臨的挑戰和發展中存在問題、建筑工業化發展途徑與裝配式建筑發展趨勢、裝配式建筑新體系、建筑工業化設計與建造技術、建筑工程現場工業化建造技術、發展綠色建筑與建筑產業化的關系等。
19、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與質量檢測:隨著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對預制裝配式建筑工程的相關質量問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點研究如何加強其施工質量風險管理,有效降低施工中的質量風險和經濟損失,提升裝配施工水平。
20、特色村鎮綠色發展:結合《綠色小城鎮評價標準》,就如何提高快速城鎮化過程中的資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綠色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解讀發改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并重點介紹國內小城市培育試點和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果。探討如何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品質,綠色化引領特色小城鎮發展。
21、綠色建筑運營管理:探討綠色建筑運行維護存在問題及其對策,介紹《綠色建筑運行維護技術標準》,綠色建筑運行維護情況調研及后評估,綜合效能調適技術體系建立,綠色建筑運行維護應用技術,綠色運營管理監測平臺,綠色運營制度創新等及相關運營技術實踐案例。
22、綠色生態城區和地下綜合管廊的開發與研究:結合“十二五”時期的建設成果,總結分享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建設經驗。并對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管廊未來規劃建設的政策基礎和關鍵點進行解讀。通過分析國內外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案例,交流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設計經驗。探討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機制、PPP模式和投融資機制。
23、生態宜居環境營建:綠色建筑注重環境品質的健康、舒適和高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本分論壇征集全國在綠色建筑室內外環境營造中的設計理論及其方法、創新性技術及產品,以及成功實踐案例,在室外場地規劃設計、熱島強度控制、自然通風規劃設計、室外聲光熱空氣環境控制,以及室內聲、光、熱濕及空氣環境品質提升等重點領域充分開展交流與討論。
24、被動式建筑的設計與應用:深入探討被動式建筑設計技術與傳統被動式建筑設計技術的特點和內容,解讀氣象環境分析在綠色建筑被動式設計過程中的作用和分析方法,并通過不同氣候帶典型案例的應用,詳細展示被動式建筑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以及被動式建筑標準化體系的逐步完善。
25、“綠色”、“建筑”、“人文”:綠色建筑的發展需要改變全民的意識。探討完善適應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筑人文”內涵,建立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人文體系,普及“綠色人文”理念,營造“綠色人文”氛圍,突出宣傳以綠色人文為主線的綠色建筑發展脈絡,推動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綠色建筑”健康發展。
26、青年委員會論壇:從綠色建筑設計理論與方法,綠色建筑性能評價標準,性能目標導向的綠色建筑性能模擬優化技術,綠色建筑性能后評估,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新技術、新產品與工程應用示范,綠色建筑管理與政策保障等幾個方面,組織國內外從事綠色建筑的青年工作者對國內外綠色建筑領域最新的研究前沿、技術進展與工程實踐進行深入研討和廣泛交流。
27、健康建筑理論與實踐:討論健康建筑的標準規范、認證評價、技術措施和實踐案例。包括: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介紹、健康建筑發展現狀及評價概況、建筑室內空氣質量控制與改善、建筑用水安全與健康、建筑使用舒適度提升與改善、運用建筑設計促進全民健康、健康視角下的建筑人性化設計、健康建筑其他技術措施與實踐案例等。
28、立體綠化:討論立體綠化如何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城市綠化景觀,增加城市綠量,減少熱島效應,吸塵減噪,營造綠色生態環境。
29、裝配式建筑以及內裝設計與部品生產:探討裝配式建筑技術和發展趨勢,以及提高建筑裝修部品部件的質量和安全性能;介紹綠色建材標準,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發展綠色建筑與建筑產業化的關系。
30、鋼、木結構建筑: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方案》中,提到促進城鎮木結構建筑應用,城市公共建筑積極采用鋼結構。探討在此政策大力推動下鋼、木結構建筑如何更好更快走向市場;介紹鋼丶木結構其技術,性能,特點,以及今后發展趨勢。
會議嘉賓 (最終出席嘉賓以會議現場為準)

參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