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傳統文化如何走進青少年的心坎兒?針對這個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徐里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
互聯網時代,網絡文學、手機游戲等對青少年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普及遭遇了挑戰。徐里說,和長輩相比,當今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已經完全不同。
“但傳統文化的教育不能因此而減弱。”徐里說,傳統文化能給新的一代帶來文化自信和創造力,有必要從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全面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當然,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吸收,需要‘死記硬背’,更需要采取符合青少年年齡特征的方式方法,使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徐里說,要讓孩子在中國畫、書法等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從中體會到樂趣,進而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社會教育方面,徐里以美術教育為例,建議國家級重點美術館、博物館加大對主題性美術創作展覽項目的支持,比如,可免除國家重大主題美術展覽展示場地租金,并適當延長其展期等,讓當代真正傳播正能量、代表主流價值取向的美術精品走近大眾,讓更廣泛的群體特別是青少年群體能夠共享當代美術創作的最新成果。
(王鑫昕)